莫勇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倒水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教育对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核心素养改革渗透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启发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本次研究从师生关系、问题引导、数学思维、学习环境、课堂氛围等方面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旨在培养初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只有经过深度思考和自主探究才可以实现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初中生熟悉的问题进行引导,结合具体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掌握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得初中生基于问题意识可以提升质疑、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积极有效的教学氛围渗透问题意识,并设制问题引导环节,鼓励初中生针对教师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和合作探究,锻炼个人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推动初中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现状
1、师生普遍意识到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与学中越来越认识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认识到了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及问题意识的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
据相关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00名初中教师中,只有12.5%的教师认为学生具有强烈的数学问题意识,23.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一般,63.8%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较弱。总体来说,大多数学生对数学问题意识的认识较弱,只有少数学生被认为对数学问题意识有很强的认识。
在调查和采访中,一些教师表示他所教授的大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相对较弱,只有少数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问题意识,其也想要通过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有教师表示: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他们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很少进行提问讨论,缺乏问题意识。对此现象,教师也与其他的教师讨论过,但大部分教师都表示对此现象无可奈何。
3、家长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教育越来越得到家长的重视,家长也渐渐了解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开始从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但是,由于家长的个人能力和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家长的培养方式只能起到微弱的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办法
1、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运用丰富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几何图形初步”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拆分,结合教学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学习相关知识。其次,当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时,教师要充当引导者,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在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最后,初中数学教师在课余时间也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变化。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努力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教师更有信任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合理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学习
教学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教学问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立足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学习。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实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设置三个教学问题,“平方根是什么”“立方根是什么”“二者有何异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更有方向与目标,也提高了学习效率,能快速掌握这部分知识。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要注重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问题的数量与难度。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增强这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多设置一些基础性问题,慢慢引导他们形成问题意识。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提高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符合新课改具体要求,满足社会教育需求的现代化教育模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在遵循公平、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将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人数相同或相近的学习小组,由各小组组长带领学习。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的“轴对称”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由小组组长合理分配学习任务,确保成员都能够参与学习讨论。小组成员共同交流数学知识,探究和解决教材中的数学问题,最终在不同思维的碰撞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定期举行小组比赛,设置多个难度较高的数学问题,让各个小组抢答,这样,学生之间就会形成竞争意识,随之不断思考问题,并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节省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时间与教学精力,使其可以将重点放在后续的数学教学工作中。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多向学生提问就可以做到的,而应该多寻找、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素材。只有学生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想要找到答案,才会不断提问,其问题意识才会不断增强,从而提高自身思维能力,教学效率也会相应地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子秀.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67.
[2]冉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9(05):29.
[3]林清.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