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3期   作者:马懿琳
[导读]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变的重要标志。

        马懿琳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第四中学  云南省丽江市   674200
        摘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变的重要标志。在对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简单分析之后,本文提出了新时期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主要思路,包括:树立崇高的理想、加强情感交流、丰富课堂活动、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本文旨在探讨新时期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期提高高中办学质量,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培训思路
        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内部因素积极探索知识的过程。高中数学一直是高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下一阶段学习的必修课,因此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非常重要。但是,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使我国高中数学学习缺乏创新性,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较弱。显然,面对新的教育形式,传统的被动学习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和现代教育理念下学生发展的要求。因此,改革传统的被动学习观念、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主动学习的方法成为了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与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成为我国高中数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变的重要标志。
        一、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除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外,自主学习概念的形成也有很多理论上的支持,许多教育著作反复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本文使用以下三种特定的理论来说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首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出,教学过程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概念的发展,倡导有意识的学习,倡导教学以达到促进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这是因为在人文主义的教学理念中,人们通过对人性的认真研究,强烈地渴望寻求真理,探索秘密和创造力,并且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潜力,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过程,可以发挥人体的自学潜力。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在某些情况下,学生通过使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并借助个体建构的方法,在他人的帮助下,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目标是根据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定的;学习的整个内部过程是通过思维的结构来实现的;学生处于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特定学习条件和外部学习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学习策略。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指导学习方法以提高探究效率
        高中数学知识的范围越来越广,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而且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必须相应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另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即使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如果学生不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也会在探究过程中感到无聊和无助,这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在高中数学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索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内容来满足学生的思维特点。从而简化了学生的查询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确定线和平面的垂直度”课程中,教师指示学生采用模型演示方法。首先,教师提出一个命题:“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中的某条线,则该直线垂直于该平面。”但是,学生很难判断这个主张是否正确。因此,教师要求学生用纸作为平面,用钢笔作为直线来证明命题的条件。此时,学生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并使铅笔垂直于该直线。但是,有些学生将铅笔平放在纸上,有些学生将铅笔倾斜在纸上,从而顺利推翻了先前的主张。然后,学生继续使用这种方法来探索直线垂直于平面的判断定理。这样,学生可以掌握一种新的学习技术,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实施分级教学,将学习的主动性返还给学生
        学生的自由活动和自由选择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在学生选择教育机制的前提下,营造不同层次的自主学习环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基本内容和改进内容。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并有一定程度的团队合作精神。其中,基本内容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针对中、低年级的学生,改进后的内容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周末学习,教师认为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空间。对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该专注于家庭作业,学习分析和解决错误的问题;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应该联系知识点以丰富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将周末家庭作业分为两组,A组为10个问题,B组为5个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完成作业,并很好地检查缺失和填补的空缺。
        (三)尝试练习并找到方法
        所谓试行,是指将教科书中的样题直接交给学生自己解决,而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分组讨论。同一小组的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讨论。学生不仅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小组讨论后,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情况并发展小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确认学生的独特观点,并鼓励学生相互讨论。这种交流形式是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和肯定;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这是一种启发和帮助。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学生不仅学习了应该学习的知识,而且由于这些知识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和讨论而获得的,因此学生具有更深的记忆和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希望学生体验通过“突然的顿悟”获得知识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增强了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渗透核心素养,增强独立探究的效果
        所谓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在学科的学习和实践中,学生逐渐理解或形成与学科特征有关的素质和品格。这是课程教育价值和高考重点内容的全面体现。此外,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核心素养应贯穿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教师应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与数学相关的思维素质、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学生可以学习数学、使用数学,还可以从数学角度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掌握新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特点,积极整合核心素养,确保学生自主探索的素质,促进其形成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研究“椭圆”时,教师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实验环境,要求学生使用硬纸板、细绳和图钉等工具绘制椭圆,然后要求学生总结椭圆的物理特征,提取椭圆的数学概念、锻炼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在研究“Hyperbola”时,鉴于三种圆锥截面之间的紧密关系,教师要求学生类推椭圆的性质,并独立地对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范围、对称性和其他重要性质进行推理,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此外,圆锥曲线部分位于几何和代数的交点,因此与圆锥曲线部分有关的练习非常抽象和全面。因此,在练习训练中,教师指导学生加强数字和形状的结合,将抽象化为直觉,并帮助学生弄清问题中的图形关系和数量关系,促进学生直觉想象力核心能力的形成。总而言之,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训练学生相应的核心素质,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本质和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后教学内容的变化。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为我国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炀.高中数学有效学习方法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5):156.
        [2]李桂红.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6):69.
        [3]张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21(14):2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