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承华
横峰县港边乡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在出现改革,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传统教学的弊端越来越显著,需要教师对当下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达到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灌输同样的教材知识,完全忽略了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以及性格特点。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开展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小组合作教学,以此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们处于思维与情感完善的过程,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丢弃原来传统教学所存在的弊端,避免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导致思维与情感的建立不够完善。为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高,我们采取了新型的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概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下降,听课质量差。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新时代的产物,是当下最实用的新型教学方法。它的主旨是将课堂的主角由老师变化为学生,让学生多多地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利用群体的功能与优势,短时间内提升每个学生的学习质量。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是,老师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布置几个问题,小组成员先展开讨论,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最终老师进行提问与总结。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个让学生们共同学习与进步的教学方法,接下来我将对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优点进行探讨与总结。
二、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对学习都丧失了原本应有的兴趣,在课堂上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只是听而没有思考,造成“人在心不在”的状况。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让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思考与讨论,重新燃起对知识的渴望,找回原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逻辑思维与沟通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开始阶段,老师布置问题之后,学生们首先要独立思考,这时是自己知识框架完善以及思考的过程。独立思考之后,小组成员沟通时,一定要理解对方的想法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所以这又是另一方面逻辑思维的提升,理解他人想法之后,将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补充、完善。
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如何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信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之后就会有所领悟。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合理创建学习小组
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这是由于个人的知识积累导致数学能力产生差异。如果老师忽略学生的水平差距去分组,会导致学生的讨论意义降低,学习质量下降,小组合作学习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老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提升学习质量。
例如,老师在创建小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性格特点、逻辑能力、沟通能力进行划分,5-7人最佳。小组应该容纳优等生与学困生,让同学们在小组里可以互帮互助,同时也可以增加组间的讨论与竞争,既锻炼了每个人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在集体讨论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小组讨论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将成员任务布置清楚,每一个环节都布置组员作总结;二是深入研究后尽量解决组里存在的问题,减轻教学压力。
(二)科学安排小组合作时间
小组合作固然有益,但如果占用课堂过多时间就会导致教学任务无法全部完成,事倍功半。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安排合作时间。
例如,老师布置的问题过难,学生们的讨论很难开展或分歧很大时,老师就应该即时暂停,缕清学生的思路,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向,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果讲解应用题时,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解题方式,让其他学生也有所借鉴,让学生之间的差距转变为学习动力,积极地参与学习与讨论,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学习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当中,有着极大的辅助功能,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使知识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一课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放映平行四边形以及其他几何图形的图片,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点,然后总结它具有“对角相等,对边相等”的特点,最后根据它的几何特点讲述性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减缓了老师的教学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应用时也要有所注意,合理地安排小组成员与讨论时间,实现最高效的合作学习,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 易诗泳. 新课程(小学). 2015(07)
[2]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 印丽华. 新课程(小学).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