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3期   作者:王治广
[导读] 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解决问题必须要求教师紧密结合实际生活,
        王治广
        广西贵港市桂平市大洋镇双罗小学  广西  贵港市桂平市  537214
        摘要: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解决问题必须要求教师紧密结合实际生活,不断地优化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创新性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且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解决问题是数学当中的重难点,解决问题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掌握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学生通过思考以后,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来计算得出结果,这对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理解和联系要求较高。数学解决问题在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下,还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会数学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教学效率;具体途径        
        引言
        解决问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协调、统筹多方面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处理、数据运算的技能。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存在教学模式与学生思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去情境化”的教学内容又难以吸引学生兴趣,导致学生在面对解决问题时存在畏难情绪。本文通过分析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途径。        
        一、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学生数理逻辑性较弱,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很多都是以背诵、重复练习为主,这种教学模式就导致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较弱。到了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分析,但受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缺乏逻辑思维锻炼,因此,在面对解决问题时,学生感觉到无所适从。总结来说,就是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模式不适合高年级数学学习的要求,但教师并未在进入高年级时就根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转变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小学阶段缺乏逻辑思维和信息统合能力的锻炼。同时,由于多年来数学学习的习惯,学生自身也缺乏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这进一步导致学生在面对解决问题时更加无从下手。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去情境化”操作,也导致了学生对解决问题缺乏兴趣,并不利于小学阶段解决问题的教学。        
二、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转变教学思路,增加互动过程        
受教学模式影响,小学阶段学生解答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般是:找到相似例题,根据例题的解答方法,依样画葫芦,照抄解题步骤。学生在之前一直是用这样的思路解答解决问题,教师要想在短时间内转变学生思维,不能按照传统的讲授法,而要另辟蹊径,改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传统讲述法一般都是先由教师分析题目,然后讲述解题思路,最后让学生练习。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将教授过程与学生解答过程结合起来,一边分析问题,一边提问,让学生回答,如此循环,直到问题解答。教师通过将解决问题分解,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最后总结解题过程,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就非常有效。如此反复多次,让学生逐渐熟悉这个全新的解题过程,然后再在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完成解题过程,最后将这个解题思路固化下来,逐渐变成学生解答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巧用教学策略,重视能力培养        
要解答解决问题,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数学知识,而且要有逻辑思维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简化学生综合处理大量信息的过程;再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熟悉解题思路,锻炼逻辑思维;最后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完成解决问题的解答。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迅速掌握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在面对解决问题时也不会再头疼。但教师并不能仅仅满足于教会学生解答题目这一教学效果,而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学生能力的发展。经过解决问题的解题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初步锻炼,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趁热打铁,推动学生获得更高的发展。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针对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教学策略,利用竞赛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然后是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进行小组竞赛题目的设计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增加竞赛题目的信息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最后是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选取奥数竞赛的题目作为测试题目,并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解答。
(三)开展情境教学,培养逻辑思维        
学生对解决问题提不起兴趣,除了畏难情绪作祟外,还因为解决问题题目过长,学生很难一下子处理这么多信息,从而对题目认识不全,无法做出有效解答。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将题目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迅速理解题目内容,从而寻找解题方向,并在学生训练时,引导学生学会这种阅读题目的方法。比如,在讲解圆周长的计算类题目时,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各种圆形对题目进行转化将题目中抽象的圆形图案,想象成常见的花坛、时钟等圆形事物,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授课时的语言表达,除了精准、明确外,教师还要按照学生的思维习惯,调整语速和语言顺序,帮助学生减少题目外的干扰点,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到解题的过程中。                
(四)创新课堂评价,建立学习自信        
小学六年级正是个性、人格形成的關键阶段,学生自尊心迅速发展,对周围人的评价变得非常敏感。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慎之又慎,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现性评价可以更好地保护青春期学生的自尊心。所谓表现性评价,就是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表现、思维过程、能力展现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做出综合评价的过程,能够更好地衡量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而不单单是对解题结果进行评价。解决问题解答过程正是学生各项能力的展现过程,在解决问题教学课堂上采用表现性评价正是相得益彰。表现性评价,通过将学生运用各项能力的过程分解,一方面将学生优缺点清晰地展现出来,便于发现问题,寻找补足办法;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形成正确认知,有利于建立学习自信心。教师通过表现性评价,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转换教学思路,调整课程安排。另外,教师也能有效避免自己的思维模式固化为唯成绩论,避免教学偏离真正的目标。        
三、结语
        小学六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已经足以进行解决问题的逻辑分析和运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建立起解题思路。针对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快速转变思维模式,建立解题思路的同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苏丽芬.小学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J].魅力中国,2019,(44):153-154.
        [2]谭晓芳[1].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有效教学策略[J].读书文摘(中),2018,000 (003):P.171-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