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3期   作者:杨树友
[导读] 古诗词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所在,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关键性的影响
        杨树友
        渠县第八学校
        摘要:古诗词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所在,对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关键性的影响,其既决定着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语文素养。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对于古诗词教学进行具体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此,结合一定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从多方面出发,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
        古诗词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传统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继承祖国的文化,得到精神熏陶,还可以丰富语言仓库,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在初中阶段运用策略提高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而需要认识到,古诗词与如今的白话文毕竟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项挑战,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为了建设高效课堂,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
        一、布置诗词预习任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教材中的古诗词语言知识点多,理解难度有所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为了构建高效的古诗词课堂,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古诗词探究学习过程中。可以说,预习过程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具有十分关键性的影响,只有通过一定的预习,学生才可以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认识到学习重点、学习目标是什么,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是什么,从而能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和教师、同学产生良好的互动。因此,教师应该重视预习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教学《登幽州台歌》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前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去开展预习。在布置预习任务方面,教师既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字词句理解方面的任务,也需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搜集背景资料的任务,让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去了解《登幽州台歌》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等,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定的任务和问题落实到预习导学案上,让学生完成预习导学案,这也可以避免学生的预习流于形式,便于教师去检查、监督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困惑记录到导学案中,呈现给教师。而教师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二、设计趣味化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古诗词距离现在时间久远,很多词语表达方式和现在差异很大,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枯燥无味。而针对初中生诗词底子较为薄弱、兴趣不浓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在导入部分就充分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兴趣,充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则可以促使古诗词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认识到,导入虽然仅占课堂时间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却具有非常大的能量。因此,教师应该对于古诗词课堂导入加以精心设计,切实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特点来创设导入。
        例如,在教学《登幽州台歌》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在导入部分就可以充分结合一定的视频来促使学生有效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发现,在之前的热播剧《庆余年》中就出现了主人公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片段,并且也属于高潮片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这首古诗的时候可以将相关的片段播放给学生,作为导入。这样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充分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有效实现导入的作用。又如,在教学《登飞来峰》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联系之前的学习经验去想一想描写山峰的诗句都有哪些,促使学生去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堂。


        三、注重体悟交流,给予学生自主讨论的空间
        在传统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串讲”方式,注重为学生灌输一定的知识,看似对字词、句式扣得较实,但效果未必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认识到学生才是古诗词课堂上的主体,给予学生自主讨论的空间,能够促使学生之间开展一定的体悟交流,从而促使学生产生思维方面的碰撞,对于古诗词产生更为深入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则发挥自己的引导者角色,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
        例如,还是以《登幽州台歌》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实现了一定的导入之后,可以组织学生之间开展一定的交流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之前的预习情况进行交流,看看可不可以得到新的认知,产生思维方面的碰撞,同时学生也可以就自己不了解的字词、诗意来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则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还可以再为学生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去进行讨论。同时,教师也可要求学生就自己的讨论交流结果进行一定的汇报,以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本质上讲,课堂教学就是多种主体参与的以文本为媒介的对话过程,对话、互动、交流让古诗词课堂教学更精彩。因此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体悟交流的空间。
        四、开展多样的活动,给予古诗词新的活力
        在古诗词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的活动是十分多样的,如朗读比赛、分角色扮演活动,还可以促使学生将古诗词和如今的流行音乐结合,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予古诗词学习新的活力。因此,在古诗词课堂上,教师不必囿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还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促使学生可以对古诗词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促使学生更为乐于学习古诗词。
        例如,在教学《观沧海》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题目中的“海”字,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古诗词竞赛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一些关于“海”的诗句,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模仿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来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小组赛、个人赛等,促使学生可以充分在竞争与合作中体会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积极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更为灵活地掌握相关的古诗词。又如,在教学《渡荆门送别》这节课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将之改编为一定的课本剧来进行表演,促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教学《登幽州台歌》时,让学生将之和一定的音乐结合起来去进行吟诵。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可以促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
        五、做好课堂总结工作,对于学生给予评价
        课堂小结可以成为一节课的“豹尾”,是课堂授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运用课堂小结来提升古诗词的教学效率,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通过课堂小结,学生可以更为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进行一定的评价,让学生也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例如,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教师可以对于古诗词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文章意境、讲述的主题、语言风格等进行一定的总结。同时,在总结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看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此外,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教师要重点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评价,既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总而言之,古诗词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把古诗词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重中之重,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效果,让学生的古诗词素养切实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曹春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关键点分析[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09):27-28.
        [2]黄紫青.创设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高效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41.
        [3]何海江.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浅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05):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