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清
博罗县杨村中心小学516157
摘要: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迈向了崭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满足全新的教学要求,展现出语文的育人功能。本文将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基于问题展开教学、构建合作学习小组、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五个层面出发,分析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关系、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率和效果,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所提出的重点任务和要求。每个小学语文教师要真正顺应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主动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完善并优化语文教学的过程,构建科学、稳定且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最终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几乎没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机会,思维和能力自然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彻底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陈旧落后的教学思想观念中走出来,放下高高在上的教学姿态,坚持并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本位的教学理念,肯定并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尝试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来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和谐且宽松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学习空间和探究机会,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全面且主动的课堂参与。
例如,在教授《圆明园的毁灭》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们被动学习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学习思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课堂氛围也随之枯燥了起来。所以,笔者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设置学生自主学习空间,给予学生们参与课堂活动的时间,让学生们解放思想。如,在课程讲述一段时间后,笔者给予学生们消化的时间,巩固学生们的知识掌握,再如,笔者会在课堂中主动与学生们交流,通过对话交流的方法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笔者通过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基于问题展开教学,调动学生思考动机
问题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凝练与概括,问题的设置和提出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还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思考动机,使其展开积极且主动地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点研读并把握语文教材课本的内容,从中提炼出重点、难点和要点知识,结合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来设置启发性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来进行提问,以创设出灵活多变、充满悬念的教学情境,有效地引发学生认知层面的矛盾和冲突,触发学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可以主动展开对问题的思考和对相关知识的探究,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
例如,在教授《落花生》时,课程开始后,笔者先让学生们对课文进行阅读,熟悉课文内容,待学生们阅读结束后,笔者再从教材中提炼一些问题,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们的学习思维。提出问题后,笔者给予学生们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们从课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边阅读边思考问题,对课文的探索更加深刻,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得出答案,这时,笔者再让学生们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结果。这样,笔者通过基于问题展开教学,调动了学生的思考动机。
三、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合作教学方法的运用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全新理念和要求,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促进学生间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基于对班级内学生的整体认识和全面了解,包括其学习成绩、能力水平、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等,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将其分成4-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确保每个人都有参与和展现的机会;其次,教师则应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促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沟通、讨论、互动与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和优势互补,活跃课堂学习的氛围与状态,最终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时,本节课程笔者实施了小组合作探究法展开教学,首先,笔者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将学生们分成了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人,小组成员划分好后,笔者再正式展开教学。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带领学生们对课文进行探索,并为学生们布置一些探究任务,通过任务来引导学生们参与讨论,任务下发后,笔者在各小组中巡回,观察学生们的讨论情况,当发现学生们遇到分歧时,笔者会第一时间给予指导,完善学生们的学习方法。这样,笔者通过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的讨论交流。
四、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快学生理解速度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受教学方法的直接影响,过去语文教师多运用语言讲解加黑板板书的的枯燥方法,无法有效唤醒学生的思维和认知体验,从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乃至厌恶的情绪。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革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合理巧妙地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来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将语文知识以图片、动画、声音、视频、文字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和展示,创设出直观且形象的教学情境,有效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优化学生感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的过渡以加快学生知识理解速度。
例如,在教授《四季之美》时,本节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们的学习发展有着一定的限制,对此,笔者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引入了信息技术展开教学。课程开始后,笔者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图片,通过图片来介绍本节课程的内容,在图片展示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趁着学生们高涨的学习热情,笔者再结合信息信息技术带领学生们深入分析课文。这样,笔者通过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加快了学生的理解速度。
五、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知识视野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认识并了解世界的基本途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开始,课外阅读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重要的职责与使命。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提高对阅读教学的关注与重视,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积极地拓展课外阅读,向学生推荐各种优秀的课外读物,促使学生从中积累优秀的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进而组织并开展课外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分享并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以不断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学素养。
例如,小学阶段是学生们阅读能力提升的黄金时期,所以,笔者每周都会开展一次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课外阅读来锻炼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活动开始前,笔者先从校图书馆收集一些具有阅读价值的图书,随后,笔者再让学生们自由挑选。拿到图书后,学生们立即展开阅读,在学生们阅读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们对阅读内容进行摘抄,记录优秀的短语或段落,积累学生们的课外知识。这样,笔者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入的背景下,各个学科教师应当把握形势和要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助力学科教学的全面转型和升级。所以说,作为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真正具备科学的观念和创新的思想,把握课程改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趋势,结合现实学情来推进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基于问题展开教学、构建合作学习小组、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等策略的运用,优化语文教学的过程,最终切实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黄静.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写字教学[J].才智,2017(26):44.
[2]崔玉平.新课改背景下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9):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