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1月第33期   作者:孔丽霞
[导读]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孔丽霞
        山东省滨州市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沙河街道古井小学256600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生要在小学阶段学好古诗词,努力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我们仍然把分数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可这样的思想是不正确的,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特点,正是这些独特,才促成了社会的发展。在中考和高考的考试中,古诗词所占的比重非常小,以至于教师和学生容易在思想上产生不重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朗读习惯;激发思维;引导学生;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古诗词是经过千百年传颂下来的,其中传达出的思想情感和文学素养放在现代也非常适用,仍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对于一些事物的对错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也不能清晰地认识到每个事物存在的价值,但通过对古诗词的学生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于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希望本人的拙见可以对广大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培养朗读习惯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大部分都是需要学生背诵的,但是背诵并不是主要目的,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以及诗人传达出的思想情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诗词这种晦涩难懂的学习重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朗读开始,提高学生的朗读意识,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感知,在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当学生达到了熟读成诵的地步时,教师也可以更轻松地讲解古诗词。在高考的语文考试中,古诗词背诵也占有一席之地,虽然比重不大,但是高考的竞争却是相当激烈,“多一分可以超越一千人”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中《古诗三首》的《出塞》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朗读整首诗,让学生对这首诗的整体结构有一个了解,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其中的生字词。等学生能明白古诗大概的内容后,可以自己再次朗读,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教师在学生朗读后和学生一起了解、学习古诗的内容,分析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情感,可以加入一定的想象和联想。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与边塞有关的图片和音乐,提高学生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运用朗读教学策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熟读古诗可以让学生“不能作诗也能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激发学生思维
相对于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古诗词的学习还是比较简单的,文言文是古人用古代语言写的,其中有很多字词难以理解,但古诗词就不同了,古诗词主要以语言精炼为主,学生通过朗读也能大概明白诗人写的是什么内容。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总是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教师将古诗词进行分解,具体到一个字、一个词上,这种讲解方式虽然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但是缺点也有很多。学生在这种模式中失去了自我,对于古诗词没有自己的整体感悟,在平时的练习中也会养成坏习惯,遇到新的古诗练习题时总以为教师会讲,所以从来不进行自主思考。教师在新的教师模式中应该学会放手,让学生能够主动去查资料和与他人交流想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例如,在讲授小学语文中《古诗三首》的《凉州词》这首诗时,我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其中的生字、生词,而是让学生自己查资料,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正确解释每句古诗。

比如这首诗中的“夜光杯”在这里是指“精致的酒杯”的意思,“沙场”是“战场”的意思,这些与今天的含义完全不同,教师要和学生讲明白这些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现象。通过了解生字词是完全不够的,教师还可以搜集一些诗人的生平和作诗时的社会背景等,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诗人,亲自去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教学效果要好于教师倾盆大雨式的讲解,这不仅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也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引导学生体会
学生在古诗词的朗读中会对古诗产生自己的认识,比如这首诗好读、容易背诵等,但这些认识总是表面的,随着古诗词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要了解的不止是这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可以让学生对古诗有更深入的体会。每首古诗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大不相同,即使是表达相同类型的思乡之情,诗人的心境不同,做出的诗也大不相同,所以学生要学会体会诗人的心境,但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确定古诗的基调,然后指出诗句中的重音和节奏,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也可以在大脑中尽情地想象当时的景象,随着学生人生经历的不断充实,对于所学古诗的理解也会不断加深。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中的《古诗三首》的《题临安邸》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朗读了整首古诗,接着和学生一起探讨每句古诗的内容。在最后一句的翻译中,我向学生发出疑问:“为什么游人会把杭州当作汴州呢?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呢?”学生通过更加深入的学习,认识到这首诗是针对当时的黑暗现实而作的,它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国家民族命运深深的忧虑。其中的“游人”并不是一般的游客,而是指那些忘记国难、苟且偷生的统治阶级,最后的“直把杭州作汴州”也是直接斥责南宋统治阶级忘记了国仇家恨、把苟且偷生的杭州当作故都汴州。这首诗的构思十分巧妙,先从热闹的场面写起,通过冷言冷语的讽刺表达自己的愤怒,实为学生应该学习的杰作。
四、创设古诗情境
语文课堂本就枯燥无味,学习一些看不懂的古诗词,更会让学生望而退步,所以语文课堂的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活跃课堂氛围,就要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美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诗句想象,进而创设古诗意境。无论教师如何引领学生,想象的空间总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等,通过播放一些音乐和视频等帮助学生进入想象的空间,也可以用图配诗,发挥教材中每个插画的最大用途。另外,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配图的方式,展示自己对于古诗的理解,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绘画能力,也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中的《古诗三首》的《己亥杂诗》这首诗时,由于这首诗是一首很出色的政治诗,所以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述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社会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接着和学生一起朗读这首古诗,在逐句翻译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诗人对于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其中“万马齐喑”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而“风雷”比喻的是新兴的社会力量,是猛烈的改革。这首诗的后两句是被人传诵至今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自己的希望,他期待新人才的出现,盼望改革大势形成的新局面,这种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又憧憬未来的古诗,实在令人敬佩,也给学生带来了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震撼。
总而言之,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不容易被打破,但是教师也不能轻易放弃,小学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是一个重难点,转变教学模式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和决心与学生一起努力和进步。对于之前的模式进行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自主独立性的提高,让学生在课本中有所感悟。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以是诵读,也可以是感悟,一定要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参考文献:
[1]路艳.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探析[J].教育观察,2017,6(18)
[2]司雪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亚太教育,2016(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