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红
湖北省钟祥市洋梓镇高台小学
摘要:问题在以往课堂中起着沟通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进入现代化的数学教学之后,传统的提问教学方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思维,优化提问教学。在课堂中明确问题的目的性,注意问题用词的准确,提高问题的质量,设计就有启发性、挑战性和价值性的问题,提高问题的精读,还可以提高问题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兴趣,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以此发挥提问教学对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教学;问题质量;问题精度;问题趣味
学生一直以来就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除了数学知识本身存在的问题之外,还与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有关。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是过于简单就是难度超纲,二者都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实质性帮助,甚至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遵循现代化的教学观念优化提问教学,使提问教学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一、提高问题的质量
提问教学是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不过,由于以往的教学理念缺乏科学性,导致教师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教师仅仅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帮助,还会阻碍学生的正常的学习。在现代化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手提高数学问题的质量,明确问题的目的性,且问题的用词要准确,能够使学生快速从问题中抓住要点,发挥问题的积极作用,避免学生做无用功。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提高问题的质量,发挥问题的积极作用。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发现很多方方正正的物体,这些物体的形状就是长方形或正方形,那么这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通过学习找出答案吧。”学生从问题中得知这部分学习的重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着手探究相关的知识。在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之后,又研究二者的区别,最终明白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这样,通过在课堂中提高问题的质量,使学生抓住了问题的要点,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正确的知识,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发挥了问题的积极作用。
二、提高问题的精度
数学的问题必须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经过仔细推敲精炼出来的,包含着教学内容的重点。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没有思考价值的“浅问题”,诸如“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实质性的作用,而问题难度超纲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精度。设计就有启发性、挑战性和价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在合理的范围内探索知识,以此发挥问题对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提高问题的精度,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之前大家通过学习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那么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又该如何计算呢?接下来请大家结合之前学习到的知识研究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吧。”我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之前学习到的知识探究问题,启发学生找到了学习的切入点,学生回忆之前的知识进行演算,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知识。这样,通过在课堂中提高问题的精度,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学生在合理的范围内回忆思考,顺利找出了问题的答案。
三、提高问题的趣味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正因为这些特点使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小学生喜欢形象直观的知识,与数学知识是截然相反的。对此,数学教师可以提高问题的趣味性,借助趣味性的问题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态度,发现数学知识的乐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条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提高问题的趣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统计数据时可以用统计表表示,为了让数据更加直观,我们可以将统计表的数据转化成图,那么如何转化呢?请大家尝试一下吧。”我列出统计表供学生练习,趣味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尝试转化,将统计表中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在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改变了对数学的学习态度。这样,通过在课堂中提高问题的趣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积极。
总之,提问教学需要教师遵循现代化的教学观念进行优化,在设计问题时明确问题的目的性,增加问题的用词准确性,提高问题的质量,设计就有启发性、挑战性和价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提高问题的精度,还可以将趣味元素融入到问题中,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有效发挥了提问教学对数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迎侠.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教学对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183.
[2]王琰.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