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生活化初探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路海玲
[导读] 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
        路海玲
        山东省齐河县第一实验小学,251100   
        【摘要】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让习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创造生活。
        【关键词】小学作文  生活化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作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作文,走生活作文之路”。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学生才能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丰富写作素材,激发表达欲望,提高习作水平。
        一、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内活动,使作文教学与多种活动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小学阶段,孩子们最热衷的莫过于做游戏、动手实验、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拥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于是我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活动,通过手工制作、科学小实验、演唱、书法等培养学生广泛的爱好;抓住各种节日如六一儿童节、仲秋节、国庆节、元旦等开展庆祝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拔河、踢毽子等技能比赛活动;开展体现校园文化特色、学生喜闻乐见的竞赛活动,如赛诗会、朗诵会、歌手比赛、故事会等。运用表演、歌唱、音乐、绘画、游戏的形式,运用调查、参观、采访、通信、讨论、讲演的方法等,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二、走向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拓展学生的生活面。如:组织学生 “植树节”去植树、护树,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组织学生走进工厂、农家,了解家乡风土人情、特产名胜等;校门前有很多小食品摊位,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抓住几个镜头,认识摊位设施及食品的不卫生,学生产生了“让小摊位远离校门”的愿望。再如,为了了解水资源状况,唤起人们节水意识,我们开展了“走进水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们动手、动口、动脑,学生经过了一次次的调查、访问,拍摄了一组组镜头,用电脑绘制了一幅幅画面,写了一份份倡议书,制作了一份份手抄报。
        总之,我们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学生就有了表达的欲望,产生习作兴趣。他们既参与了生活,认识了生活,也在改变生活,创造生活。
三、体验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
        父母的爱、亲人的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

如何将这些亲人们真挚、美好的情感与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呢?让学生回家注意观察父母及亲人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体察父母、亲人对自己的爱,让学生给亲人写信,把不便或不敢说的心里话,用书信方式同亲人交流,并请他们回信。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烧饭炒菜、洗衣服、整理房间等。
        这样,学生就更能体会到父母、亲人给予自己的爱,也会从中去学会关心他们,爱他们,同时也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感受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
        四季的更替,大自然也在不停的变化,花开花谢,阴晴雨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认真留意大自然,时刻与大自然为伴,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与大自然无声交融,触发情感再生。
        例如:组织学生到公园踏青,让学生寻找春天的足迹。在写春景的习作前,开展寻找春天的活动,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去写生,会摄影的同学去照相,喜欢古诗文的学生去描写春的古诗、名篇,让他们去野外观赏一番明媚的春色,以增加直接感受。
        再如:学生徜徉完秋天的田野后,我们让学生自拟题目,内容自选,体裁不限,完成一篇习作。学生的习作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写秋天的枫树林,有的描绘秋天的菜园,有的描绘秋天的柿子林,有的描写秋天的鱼塘,有的以童话的口吻表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这样,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用心用情去描绘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
        五、深入其乐无穷的阅读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文以表达胸中的积蓄为目的。读得多,使胸中的蕴藏不断丰富、充实;积蓄越多,写作的基础自然雄厚。”小学生阅历浅,视野狭窄,阻碍了他们从生活中摄取写作素材。而大量阅读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此,我指导学生课余时间广泛地、有选择地阅读文质兼美的课外书籍。为拓宽知识面,我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天文、地理、世界风情等都要阅读。为激发读书乐趣,我让学生把收集的新词佳句、美文分类编排到自己取名制作的小本子上。学生们兴趣盎然,把自己的积累取名为“精彩无限”、“群英荟萃”、“文海拾贝”、“我的宝库”等等。为提高阅读质量,我注意在阅读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除学生惯用的朗读外,还要学生学会深钻细研的精读,尝试咀嚼体味的默读。有时为提高阅读速度可略读、跳读或浏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读法,都要让学生用心读,让体会和感受伴随阅读全过程。此外,要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为督促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小组内每天一评,老师每周抽查、评比,精彩的笔记在班内传阅。每隔一周,便开展“精彩片段阅读”“我的手抄报”等活动。
        通过大量阅读,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写作技巧。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找到生活与作文的结合点,开展有效的写作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小学写作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丽红.小学生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6(21):82.
[2]王艳华.论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J].中华少年,2016(18):39-40.
[3]李乃君.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