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静俊 张迪
宜昌市第十九中学
玛瑙河小学
摘要: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影响,往往会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大量地使用题海战术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兴趣的培养,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
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课程,其教学方式与理念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与深入推广,初中数学教师也在不断地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核心不同,现在的初中数学正在向素质教育发展,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的,在广大初中数学教师的积极探索中,积累了许多有效的教学经验。
一、数学核心素养解读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具体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各任课教师不仅需要着重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诸如数学公式、概念等基础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等,进而基于此促使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迅速提升,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实践探索,益于他们数学核心素养有效提升。具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教师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使用数学思想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继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本质,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教师要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指导学生的日常学习,让学生找到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
比如,在学习“二次根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分类讨论思想、整体思想等数学思想,从而提升学生解决二次根式问题的效率与质量;又比如,在学习“用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的理解,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质的认识,等等。教师要善于挖掘并总结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使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便利,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学会使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与发展。
三、利用“问题——互动”型的教学模式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而不只是单一方面的品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室使用的教学手段也要体现出综合性的特征。教室要积极使用“问题——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引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段,将性格、学习能力等具有差异性的学生组合到一起,给学生提供可供探究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从而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使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的目光
在现如今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很多学生并没有养成使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依赖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探究,只有让学生学会了发现和探索,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掌握数学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将数学真实性的一面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探究。
比如,在教学“函数的图像”这一节内容时,在让学生了解函数的连续性这一特征时,教师可以利用烧开水时水温变化的情况来进行距离。当我们在烧水的过程中,如果每隔一段时间就利用温度计去测量一下水的温度,我们可以获得十摄氏度、二十摄氏度、五十摄氏度这样的数据,那么在这一壶水烧开的过程中,肯定有某一时刻的温度时三十摄氏度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展示某一壶水烧开时的温度变化,并且让学生按照相关的数据去画出曲线,在学生绘制曲线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发生疑问:教师给出的数据不是连贯性的,那么可以将图像画成连续的吗?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原型抽象出函数的连续性这一特征,让学生学习函数的图像相关知识。
五、课堂组织生活化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要将课堂主人公的地位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展开自主的学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不强,班级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倡导生活化的课堂组织形式,营造温馨活跃的班级学习氛围,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学习“三视图”这一节内容时,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的抽象,因此,我组织学生展开了合作探究活动。首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确保学生之间可以顺利地进行交流。接下来再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完成任务。一名学生要找出适合研究的物体,并且对这个物体进行描述,其他的学生则要负责按照从教材中获得的知识画出三视图,并且相互之间进行讨论,提出修正的意见。
六、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学生之间不可避免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不仅是体现在学习能力上,也体现在学生的个性、兴趣、交流能力等等方面,而这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师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构建面向全体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完善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比如,在教学“菱形”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分层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翻转课堂可以有效地挖掘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分层,了解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性,并且设计出目标不同的微课资源,让能力不同的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利用重点不同的微课去自主学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了解菱形的概念以及性质,并且将自己还存在着的疑惑保留下来,在课堂上集中解决。
总结:初中数学是开发学生内在潜能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摆脱掉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带来的功利心理,以实现学生未来长远的发展为目的,深入挖掘初中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目标和基础,通过合理地开发与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加强对学生的反思教学等途径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顾慧玲.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析[J].才智,2018(09).
[2]陈遵志.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