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5期   作者:徐海峰
[导读] 在时代的发展中信息技术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种,
        徐海峰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中学  安徽省合肥市  231500

        摘要:在时代的发展中信息技术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种,顺应这种改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在发生改变。在新的课程中,信息技术这门课已经成为了高中生的必修课,它需要让学生培养出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这门课的教学时长较短,并且不被重视,那么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的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灵活地运用起来,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探索的目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教法;教学思考
前言:
        高中生的信息技术这门课的重要性的综合素养能力还需要培养,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能力,现在的信息技术普及,它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学习中我们要对着门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知,让学生提高信息技术的中和素养能力,在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中,对教学模式的不足进行思考与探讨,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教学重点为指导进行探讨就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自主性,以及综合能力。
一、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信息技术的教学在现阶段仍不被重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一个星期只有一节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习繁杂的内容是不容易完成的,甚至部分学校根本没有信息技术课,教师在上课时随便讲讲,学生在下面没有听课,或者专注于玩电脑,这种现象并不少见。还有的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没有知晓与了解,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并且把它认为是沉闷的高中生活中难得的调味剂。这显然不符合新课标中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而且很多学校的教育设施跟不上课堂要求,在上课时学生不能实现一人一台电脑进行学习,这显然很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教师讲课的效率。以及教师在讲课时没有进行备课,在讲课时,知识杂乱,琐碎,没有完善的体系,并且上课时枯燥无味让学生产生厌烦,并且还有电脑吸引走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难学进去知识。
二、转变信息技术学习观念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的学习任务,教师学校以及学生都要转变观念,让信息技术的教育深入每一个学生之中。对于学校来说,要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把教育设施完善起来,至少让学生学习时要每个人可以有一台功能齐全的电脑使用,而且要对教学时长重新安排,根据课程目标来增设学习的时长,而且要对教师下达通知上课前要进行备案,认真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上课前要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的计划,并且在课堂上有一个恰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习知识,并且大部分人都可以跟上学习进度。对于学生来说,要正确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对于以后生活中的作用,而不是继续不重视这门学科。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思考对学习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只有学生对课程感到有趣之后才会更加努力和自主性的去学习信息技术,而不是将五花八门的课程当做一个任务来看待,这样会让学生消极怠工毕竟学习的动力不足有没有足够的兴趣来支撑学生的学习,而且很容易对学习产生厌烦导致学习时走神,不想学习作业不完成的问题出现让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学习这门课只会浪费时间,没有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当学生对学习这门课有兴趣之后会自发地跟上教师的进度还会对额外的课题进行研究,能力自然得到培养,学习的目标也能达到。


        那么,教师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可以从课程目标中的比较绚丽有技巧性的内容学起,学生对于这些内容有着天然的喜欢,可以作为一个良好引领作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课堂氛围,要和学生之间有对话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能更容易被知识吸引,学到知识。还要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位置,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班级里学生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制作动画”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播放一段动画比如星球大战,或者姜子牙的一段动画片段,说明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就是制作动画,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高。学生对于制作出动画感兴趣,那么为了实现自己做动画的愿望,自然会认真学习课堂知识来完成目标。
四、结合实际教学,提升学生能力
        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毕竟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且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发挥作用。信息技术教学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因此教师要将理论知识渗透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就在我们身边,计算机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例如:许多学生喜欢上机操作,厌烦枯燥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中学习基础知识。比如,在学习表格这一节中结合实际教学,表格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像是我们的成绩单就是表格的形式,以我们的成绩为例可以建一个表格让学生每一次的成绩记录在表格中方便观察我们的成绩变化。
五、增加考核,提升学习动力
        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学起来次要,考起来不要”。有的教师虽然自定标准给了学生一个成绩,但与高考无关,与学生成绩的名次无关,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尽管有些省份已经注意到这的问题,把信息技术课列为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在教学初,学校、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大纲,制定完善的学期授课目标,优化课程结构。
        我们可以将计算机理解为一个工具,因此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不能单纯依靠一次笔试或者一次机试。这样不仅是对于学生创造性的曲解,更是对求知欲的扼杀,教师应将对学生的考核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动画的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设置考试,根据学生的完成度,以及完成效率来评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六、演示与操作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时只听教师讲时是很难能高效地学习的,特别是信息技术这类实操水平高的学科,在讲课时如果没有跟着教师进行操作很容易遗忘之前教师所讲的内容,所以让学生跟着教师逐步的实际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能更加沉浸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的快,积极性高,与教师的配合性高,教师讲的更加顺畅,学生学习时也更加有效率,而且学生学习时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问教师,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
总结:
        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现在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正是这些不足之处让教师有了改进的方向,以及前进的动力,我们要正视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改正,要相信我们总有一天可以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高中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让学生整体的能力得到提升而不是择优而教,这样不符合现在的教学目标,而且在教学时要注意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毕竟信息技术这门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在这种方向的引导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娟.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后的教学观察与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5):100-101.
[2]郑武.探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存问题与教法优选[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4):521.
[3]曲茜茜,解月光,王海.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三重结构”及课堂实施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12):111-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