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光用
湖北省南漳县九集镇金钟中心小学 湖北 襄阳 441513
摘要:在培育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具有更高的针对性,致力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式培养,达成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目的。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切入点,针对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在新课程观念的影响下,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教学也不外乎如此。具体从小学语文学科出发,其核心素养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发展能力,文化感受能力等,要求在阅读教学中着重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对于文章的鉴赏和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同时致力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借助阅读这一途径,了解语文学习需要具备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理解社会环境,理解校园环境,并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发挥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功能,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文化水平。
一、明确阅读目标,细化阅读要求
为了完成阅读教学任务,部分教师在设计和规划阅读教学目标时存在较大的偏差,甚至会影响阅读教学的形式,导致每篇课文的讲解都是统一的格式,学生会逐渐丧失阅读兴趣,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在制定具体课程的目标时,需要了解课文内容,将阅读内容与教学目标融合起来,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并细化阅读的要求,在基本的读写训练中,在学生总结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中体现出来。
例如,在学习《松鼠》这一课时,教师要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带领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特点与生活习性,还要将课文中的描述方法与学生的学习经验相联系,促进学生学会用生动的描述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抓住说明文的特点。结合阅读教学的目标,将学生的学习任务细化在每节课的教学上,如学生在明确了松鼠的特点后,教师就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对动物的观察上,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用口语表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文中生动的描写上,让学生学会关注文中的描述性词语,了解说明事物特征的具体方法,并在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二、优化教学方法,贴合时代背景
教学要与当前的时代背景相联系,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也不能脱离现有的时代背景,教师要明确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相接的过程中需要付出的努力,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明确教学方法可以优化的地方,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更适应学生的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形态的创新。同时,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具趣味性,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必备条件。
例如,在讲解《琥珀》时,涉及琥珀的形成条件探究这一问题,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批注的方式将文中对琥珀形成要素的描述勾画出来,而后引导学生通过系统性的描述将关键要素串联起来。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明确琥珀形成的条件,但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只能通过想象和联想完成阅读,教师可借助短视频的搜集、编辑、制作、剪辑等,将需要学生想象的画面完整的呈现出来,一方面能够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三、锻炼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
选择最佳的阅读材料,学生通过一定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技巧来展开阅读活动,结合学生自身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就是阅读鉴赏课。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需要学生深入阅读的文章较多,锻炼学生的阅读技能,可引导学生自身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解阅读这一行为本身存在的魅力,提升学生对文化要素的感受能力。同时,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应用阅读能力来实现与对语文知识的灵活应用,开拓学生的思维,更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将相和》这篇课文中涉及三个小故事,学生必须明确三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才能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关键人物的言行举止体会其性格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因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能够摆脱单一的阅读教学形式,学生的自主性也能够得到凸显。这时,教师可根据阅读内容设计任务,鼓励学生在完成阅读后复述课文中出现的三个小故事,锻炼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要灵活应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并根据具体文章细化阅读要求,使得学生能够采取最佳的阅读方式展开阅读活动。不断丰富和创新阅读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有新意、有趣味性的阅读学习形态,以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考文献:
[1]梁渐鸿.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J].魅力中国,2019(15).
[2]肖春霞.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核心素养的落实[J].语文课内外,2019(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