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涵
枝江市七星台镇初级中学 湖北 枝江 人教版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下,其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社会、对于人类发展的研究与学习,而不是将学习内容仅仅局限在课本当中。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便倡导开展生活化教学方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逐渐将自身的学习内容从课本中转移至生活中,让学生更加关注社会,保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更为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保证学生在进行学校学习生活之后不会与社会相脱节。在实际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简而言之就是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练习自身实际生活,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法策略;初中
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是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学习时期,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对于现阶段初中生而言,他们生活在一个更具多样化的社会,其中复杂的社会风气极易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腐蚀,这便需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使学生通过课堂实际教学,使自身养成一定的道德观念与良好的品德修养,以确保自身在社会生活过程中不走弯路。为了能够更好地将道德与法治观念落实到学生的内心当中,教师便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道德与法治的作用及教学现状,继而引出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为广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帮助。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生活化教学意义
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教学手段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方式是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最终目的便是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养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并能将其充分利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当中,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意识与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初中阶段开展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感受到法律与道德在实际生活中的联系,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使学生能够开展自主性学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想切实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地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为学生进行授课,并能够具备将课本知识进行生活化的教学能力,并将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切实感悟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意义,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最终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二、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在当前初中阶段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知识灌输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进行授课,即教师在讲台上以课本教材为基础为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在讲台下紧靠耳朵去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同时,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也仅仅依靠课本内容,无法为学生做到有效的知识扩展。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只是为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并没有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理解其中的含义,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直线下降。例如,在进行《深深浅浅话友谊》的课堂知识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将这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不能很好地理解友谊对人生的重要意义。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不能使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还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同时对于学生的能力素养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大脑思维能力。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将学生的成绩视为学生的一切,严重忽略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数外这三门基础性课程就是学生学习成绩最好的体现,因此,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很多教师一直忽视,甚至很多主科教师会占用这堂课的时间为学生进行主科的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不利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良性发展,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讲求全面性发展,这种方式应有违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要求。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施路径
(一)教材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该课程作为学生了解社会的最前沿学科,其核心价值更为注重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应当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主义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有效性引导,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核心主义价值观念取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使学生内心根深蒂固的道德理念,这便需要教师将其课堂知识内容有效地进行生活化转变。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这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世界上寿命最长者的纪录片,或者向学生展示各种好人好事的故事记录,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所在,使学生逐渐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并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开展生活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大脑思维能力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是内心接受道德观念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也是最为突出的,且可塑性极强。为此,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身心需求,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将教学效率逐渐提高,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新时期,教学模式已经有效地转变,学生的道德素养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因此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其主要要求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因此,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模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到情景教学当中。
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下册《依法行使权力》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与实际生活有关的讨论情景,比如,楼下大妈有没有权利在小区内部跳广场舞?而业主的权利有没有受到侵犯?二者之间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解决矛盾?通过创建这种教学情景,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大致可分为“大妈组”“业主组”“物业组”,三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逐渐理解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三)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提升初中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种,多年以来一直众说纷纭,但是,通过实际教学经验,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课程,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来了解知识内容,更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行动力。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而言,如果让其选择是在课堂进行知识学习,还是外出进行实地实践,那么学生很大程度上会选择后者,这种方式更能有效地顺应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通过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增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趣味性,确保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强教学效率,而学生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目的不仅仅是学习其中的知识内容,更是为了今后在生活中更好的运动,而实践性教学活动便为此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下册《同住地球村》这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以外出植树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亲自进行植树活动,能够使其切实感受环保的重要意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今后社会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引导学生关注热点,扩展学生课堂学习视野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应当不断向外延伸,不可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当中,尽可能地将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实际的教材内容往往是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制定,很多知识内容过于陈旧,无法紧跟时代的发展,而社会问题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仅仅依靠教材内容为学生进行授课,会使学生的学习质量严重下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性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当前热点时事,带领学生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上册《建设美丽中国》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引入当下环保热点新闻,比如垃圾分类的政策实施,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讲解的方式劝导学生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并开展趣味小游戏,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垃圾种类,学生快速抢答属于何种垃圾。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的道德理念紧跟社会实际,使学生深切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意义,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将垃圾分类得以更好地落实。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将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众多教师的喜爱,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生活成长过程中其内心能够对自己的行为习惯具有更强的约束能力,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不断研究生活化教学模式,挖掘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苏德文.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8,(12):62.
[2]唐莹.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心得体会[J].新课程·中学,2018,(11):116.
[3]武换珍.小议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J].中外交流,2018,(29):68.
[4]何超.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呼唤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8,(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