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疫情”线上习作教学开展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张凯茜
[导读] 本文结合“停课不停学”线上课程的实际情况

        张凯茜
        浙江省义乌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摘要】本文结合“停课不停学”线上课程的实际情况,以四年级下册为例,提出五项教学策略:利用教育局统一提供的绘本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通过钉钉视频会议让学生由说到写,从口语表达自然过渡到书面表达;仿写课文段落,学习写作方法;单元课文整合做范例,习得写作智慧;分小组进行语音、文字互评互改,用问卷星评选优秀习作,提高修改能力。
        关键词:线上课程 习作教学 策略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让原本欢乐团员的节日蒙上了悲伤忧愁的气氛,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习作教学,没有教室里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即时交流、反馈、评价,如何更有效地开展习作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巧用绘本,提高兴趣
        义乌教育部门基于学生线上教学的弊端,在每个星期的教学任务中都穿插安排了绘本教学,一是放慢教学进度,控制线上课堂时长。二是统编教材非常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而绘本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课外阅读资源。三是绘本都是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以四年级下册绘本阅读《桃花鱼婆婆》为例,故事讲述的是长相奇特、脾气古怪的桃花鱼婆婆和孩子们之间的故事,孩子们纯净的心真诚地感悟到阿秀婆的爱,阿秀婆为了救孩子而掉下了悬崖。同学们看完微课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绘本中这种深蓝色的主色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淡淡的蓝色中,又总是出现一片片的桃红,又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说:“蓝色是忧伤的,怀旧的,说明这是一个记忆中的故事,一个悲伤的故事。”也有学生说:“这写蓝色不是代表悲伤,而是为了突出那片片桃红,那些桃红代表了作者记忆中的快乐和爱。”还有同学说:“这让我想到了这次疫情中的抗疫战士——医护人员,他们身穿白大褂,而我们对他们的信任就是这一大片白色中的朵朵桃红,只有我们信任他们,就像孩子们信任阿秀婆一样,这场战役肯定可以很快过去,我们会迎来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的春天。”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读感受是不一样的,老师在教学时要珍视孩子们独特的阅读感受,并给予肯定。
        二、由说到写,自然过渡
        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作文教学更要重视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说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能相应地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即习作能力。先说到写,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由说到写,可以让学生从口头表达能力自然过渡到书面表达能力,是提高习作效率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乡下人家》一课教材配的是一幅农家景色。在直播教学时,笔者指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上有什么,学生马上找到相应的段落:“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他们的屋后有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笔者紧接着提问:“那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有同学说:“老太太的屋后有一个小小的池塘,池塘中有片片嫩绿的荷叶。一到夏天,圆圆的荷叶上便会跳出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鱼儿在荷叶下欢快地游来游去,像是在为荷花姑娘喝彩鼓掌呢!”还有同学说:“狗可是乡下人家最好的朋友了。你肯定会经常瞧见它们坐在门前替主人看家护院。只要有陌生人过来,它们就会凶猛地大叫起来。若是主人回来,狗狗们立马兴奋地摇起尾巴,呜呜欢迎。你还会瞧见狗妈妈带着几只狗宝宝在草地上玩耍,狗宝宝在狗妈妈身旁滚来滚去、嬉戏打闹、争抢食物,可开心了!狗爸爸会在一旁温柔地看着它们,又似乎在保护着它们。

”同学们按顺序、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把图上的景物说清楚、说细致,课后习题中“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这一问题也就由难化简,迎刃而解了。在后续的课文教学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说感想、说疑惑,“说”充分了,“写”的问题依然也就解决了。
        三、课文引路,有法可依
        孩子说话、写话的语言习惯、语文思维从哪里来?一是从生活中来,再就是从课文中来。身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基于课文的语言材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说话训练和写作训练。
        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第四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他们的祖先一样用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这一段话先总写恐龙后代的形态各异,接着通过行走方式、大小体重、性格食物三个方面来介绍,每个方面通过“有些……有些则……”这个重复句式来表现不同。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分组朗读,理解句意,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找出表达规律后,再进行仿写。同学们兴趣高涨,交流热烈,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仿写作业。
        四、妙用范文,学习智慧
        统编教材在编写时非常注重单元整体性,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时,要以单元为单位明确教学目标,理清语文要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因此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时,先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的课文。不难发现这一单元,不管是诗还是其他课文,其实都是在写“我的乐园”。第一课三首古诗均写了田园之乐,田园美景、儿童嬉戏、一家和睦,动静结合,各有乐趣。第二课陈醉云的《乡下人家》按时间和空间顺序给我们展现了美丽迷人的乡村乐园。矛盾的《天窗》那可不仅是作者唯一的慰藉,更是非常独特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乐园。刘湛秋的《三月桃花水》更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这乡村乐园写得美到了极致。以本组课文作为范文,不仅回顾了课文内容,更从中学到了每篇课文的写作智慧。
        五、互动趣评,学会修改
        针对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笔者设计小组分享评改和班级佳作分享两级互动趣评模式。同学们写好习作后先自己读。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读。在多次自读的过程中,学生基本上能解决语句通顺的问题。笔者根据学生能力将学生分为六人一组,学生将习作发至钉钉群进行小组分享评改,可用语音或文字方式进行评改。小组分享评改重在评改,从本次习作要求出发,重点落在“我”在乐园里的成长活动,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乐”,能依据文字想象出“园”,具体目标为结构清晰、用词恰当、适当运用修辞。组员们根据各自给出的意见修改习作,再发至钉钉群。班级佳作分享则重在交流欣赏与互相启发,在小组互改的基础上推荐部分佳作发到钉钉群里,由笔者主要从心情留痕、妙语点赞、构思启发这几个角度进行点评,最后用问卷星选出同学们最喜爱的优秀作品。
        在这样特殊的时期里,线上网络教学是最安全的授课模式,在这个模式之下,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没有老师的监督和指导,要提高线上习作教学的有效性就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利用学生手中共有的资源,如微课、教材等,解决共性问题,引发个性思考,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建国.儿童文学视野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光明曰报出版社,2010
        2.黄月胜.小学儿童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陈荣艺、姚春杰.作文有效教学招招鲜[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