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冬
贵阳市花溪第一中学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新课标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如何达成教学的优化进行,就成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就需要能认识到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学生德育培养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性,并从教学优化方法入手进行研究,分析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本文对新课改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开展进行了研究,在其中笔者先对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教学研究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学习科目,这一学科在初中阶段承担着学生人格培养与道德形成的重要职责,学生能否在其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就直接对学生的人生未来产生影响。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能认识到自己教学的职责,将教学的有效开展作为主要的教学研究目标。为此,教师需要能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将其中的问题凸显出来,在此背景下,再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调整,进而达成教学的有效进行。
一、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效果较差
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导入的必要性,其在进行教学导入的设计时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使得教师所构建的教学导入并不具备很好的效果,难以达成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为此,教师就需要能对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有效导入的开展方法。
(二)教学方法陈旧
在当前,仍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将理论讲授法作为教学的主要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设置使得教师的教学并不具备很强的有效性,学生的能力无法得到发展,其主体性无法得到体现。这是不符合当前新课标所提出的生本教学原则的。
(三)工具开发不当
教学展示是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学展示的进行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工具的使用。但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笔者发现教师在教学工具的开发利用上存在着不当的认知,其不能对多媒体教学工具实施有效运用,这使得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四)缺乏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是实现学生实际能力发展,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但在当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强调道德法制学科的知识价值,并没有将学生能力的发展重视起来,这使得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出现了实践活动缺失的情况。
二、达成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的方法策略
(一)结合现实案例,构建有效导入
为了达成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学导入的有效构建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达成教学导入的有效构建,教师需要能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教学的主要构成,进而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与现实实际有着直接联系的学科,其教材中的很多案例也直接引自现实生活。相应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导入构建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化导入的方法来进行教学的导入。而为了达成生活化导入的有效构建,教师需要能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来进行研究,分析教学导入的具体构建方法。在其中,教师需要能结合当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本课的主要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在结合资源检索对可用的现实案例进行搜集。在完成这一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实现有效导入的构建。
例如,在进行“做情绪的主人”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生活化导入的方法来构建这一课的教学导入。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平日中常常出现的开心、低落、愤怒等情绪的展示进行阐述,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情绪的不同与其所出现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在学生进行讨论之后,其就可以得到有效的调动,教师可以趁势引出后续内容的教学。
(二)构建学生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直接注意的内容。为了达成教学的优化进行,教师就需要能结合当前教学实际进行研究,分析有效教学的开展方法。小组合作教学法是一种有效化的教学方法,其相比于理论讲授法,实现了对学生作用的凸显与其能力的发展。为了达成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能针对小组的有效构建进行分析。小组合作教学的核心在于学生小组的构建,相应的,为了达成教学的顺利推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能对学生小组的构建进行分析。一般而言,常见的学生小组构建方法主要有三种,其分别为按学生能力分组、按学生座位分组、学生自由分组,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推进,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要能针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小组的划分,这样可以保证学生能否有效的完成探究学习。
例如,在进行“个人与集体”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学生小组的有效构建。在其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实际的学生小组。在小组划分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实际的教学探究。
(三)有效运用媒体,实现有效展示
教学展示是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达成教学展示的有效进行,教师就需要能对教学工具做出研究,分析其特点,尝试着找到有效展现方法。多媒体教学工具是当前教师开展教学常用的教学工具,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得到普及化的一种教学工具,这一教学工具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工具,其在教学展示效果上要更好。在过去,教师使用黑板进行教学展示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板书,这使得教师教学的时间被挤压。而多媒体教学工具所进行的教学展示是将教师在课下所准备的内容加以展现,展示内容的准备被放在了课下,教师在课上只需要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达成教学内容的展示。为了达成教学展示的有效进行,教师在课下就要能做好研究,利用多媒体搜集有效的教学资源内容,构建教学设计,进而在课上能否进行有效化的展现。
例如,在进行“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在课下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检索的方式进行本课相关教学资料的购机与分析。通过教学搜集的进行,教师就可以获取用于本课教学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搜集完成之后,教师就要能将自己所搜集到的教学资源应用到教学设计之中,预设教学展示的情景。这样一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个个案例,引导学生观察案例中法律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引导学生感受法律的价值与重要性,加深学生的认知。
(四)设置实际活动,引导学生参与
实际活动的创建是达成学生能力培养的一大方向,在教学实际中,为了达成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就需要能将实际活动的创建重视起来,利用实际活动的构建,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有效发展。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实际中需要能做出教学分析,联系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活动的选择与创建。在进行活动的具体设置时,教师要能考虑到活动的难易程度和实践价值。
例如,在进行“网络生活新空间”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也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爱国”为主题构建一个班级网页。在其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利用资源检索与整合的方式将一些爱国人物的事迹加入其中。通过此过程,学生就可以得到情感的熏陶,而其实践能力也能得到发展。又比如,在进行“建设美丽中国”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公园义务清理垃圾的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爱护环境的美德。
综上所述,道德法制教学是达成学生有效成长的重要教学科目,为了将其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就需要能作出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调整,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金春林.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反思[J].新课程(中),2018(05):121.
[2]奚燕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2018(06):163.
[3]苏小明.关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解析[J].中华少年,2018(2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