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兆燕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体育职业学校 云南省文山市 663000
摘要:教师化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发展,是从新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而创设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方法已经渗透到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领域中。本文就从教师的教学经验出发,从考察学生情况,奠定分层教学基础;优化教学设计,针对教学目标分层;强化师生交流,促进教学内容分层;结合学生特点,实现实践练习分层四个方面对基于分层教学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基于分层教学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实现高质量学习以及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都有重要的促进意义。许多研究者虽然给出分层教学实施的一般步骤,但是具体的实施环节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多数研究者将此教学方法引入各自的教学领域后该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环节呈现学科性的特点。因此,笔者从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出发,将分层教学引入信息学科教学,探索适合计算机课程的实施模式。
一、考察学生情况,奠定分层教学基础
探索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具体的实施模式,实现学生科学地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等,需要首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在对学生分层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问卷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进行调查。将对于每一位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和切实地把握作为将学生进行科学分层的前提。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同质分组,有效的开展分层教学。
例如,教师首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进行了调查。学习兴趣具有时间特征,它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増长产生或消退;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受软硬环境影响。一方面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信息工具使用生活和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经验积累过程中对学生信心的影响也各有不同。教师对多位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他们是因为接触电脑游戏或者便捷的信息沟通以及娱乐而对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有基本的学习兴趣。而部分学生却对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时长和能力体现也因此产生了差距。第二,对于编程类知识的学习,许多学生皆是首次接触。大家都是同样的零起点,学生学习么间的差别就是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实践成绩和学生平时在实践课堂的表现,将学生分为了实践操作课堂完成任务速度快且正确,学习能力强;践课堂能够完成操作任务,但是花费时间较长,操作不熟练;以及实践课堂动手能力差,操作模仿能力差三层。这为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 优化教学设计,针对教学目标分层
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应用、学习方向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自身教学行为的关键。教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对不同学生开展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教师要积极地优化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注重满足综合素质具有差异化的学生学习需求,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例如,教师在教学“大鱼吃小鱼”一课时,就对普通学生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师首先让全体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对“图片编辑”、“造型添加”、“条件判断”、“角色设置”、“指令的添加”等步骤进行成功操作,而对于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鼓励他们创建不同大小的章鱼鲨鱼,并针对不同需求对小鱼碰到边缘以及小鱼的游动速度进行不同的参数设置,做到将游戏升级的效果。同样的课堂时间运用过程中,不同学生的实践速度不同,所以学生们的学习需求能随着教师提出的不同学习要求而得到满足,教学目标的设定为教师开展分层教学提供了明晰的思路。
三、强化师生交流,促进教学内容分层
学生在学习信息知识的过程中,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同受到学生评价的影响一样大。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思考能力研究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齐步走”,而教师占据着课堂上的权威地位,学生站在听众的角色,很少有发言的机会。在分层教学方法应用过程中,教师恰恰要听取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发表意见,通过了解不同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例如,教师在教学“小猫数数”一课时,就为开展分层教学积累经验,在课堂上注重听取学生的意见。老师就可以在进行了“角色的建构、选择。背景的设置和处理”等相关内容的讲解之后,在课堂上进行了问卷调查。教师了解到学生在进行程序设计时,无法理解从上而下的程序设计思路,也常常忘记功能的实践步骤。因此,教师针对这些基础实践能力较弱、计算思维工具应用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了以思维导图应用为途径的教学。教师在展示思维导图时,将实践内容融入其中,并对程序实现所需的模块、所需的步骤进行了展示。而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创新实践欲望,鼓励他们将小猫换成其他小动物,并将“数数”行为换成“数苹果”行为。因此,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教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应用下,实现了高质量的学习。
四、结合学生特点,实现实践练习分层
信息技术课堂采用实践练习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改变初中学生过去对老师强烈的依赖性和懒散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认清自己的学习任务。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实践练习,不仅可以中学生强烈的自尊也和表现欲,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表现自己。
例如,教师在教学“寻找遗失的礼物”一课时,就通过为学生发布含有多个实践难度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如第一阶级中对于“动作、实践、外观控制、侦测和运算符中的常用指令进行初步实践;第二阶段是根据课程任务,实现“小明和小熊相约寻找礼物-来到活动门口-点击按钮-进入广场-获得锤子-砸开气球-显示礼物”等步骤。第三个阶段,在实现任务功能后,尝试简单复述一遍自己的思路,能够对实践过程重复讲述。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利用课堂实践实践,对不同阶段的任务进行了实践。
四、结合学习过程,实现教学分层评价
由于初中学生的信息能力不同,所以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体验、学习成果都不尽相同。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不应利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而应该对不同学习效率学习和学习能力学生的课堂表现,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评机会。
例如,教师摈弃了传统的简单直接的评价方式,而为学生在课堂上准备了过程性量规评价表格。学生能够这对“课堂表现”、“实践效率”、“学习成果”、“有无创新”等多个方面对自己的课堂学习表现有客观而清晰的认知。这份评价表格在学生手中,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自己课堂学习表现的转好都心知肚明。这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的分层评价,让学生能够对转变自己的学习行为有主观上的认知和客观上的体现。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从研究学生的基本情况出发,为分层教学打好基础。实践教学期间,教师也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实践内容进行合理的分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且能获得真正的成长;最后,教师还需要将分层评价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提升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潘燕. 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20):243.
[2]郑桂娟. 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探究[J]. 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12):209.
[3]李慧,王震. 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6):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