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英语读写整合教学模式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林陈平
[导读] 新课程改革以及新高考的推行的大背景下

        林陈平
        福建省平潭第一中学  350400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及新高考的推行的大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中之重。英语作为学生高中教育阶段高考必修学科,对学生的学科渗透、思维拓展、交际沟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写作新题型概要写作和读后续写的出现对广大师生而言,又是新挑战。然而,在实际的读后续写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读不充分”“写不出来”和“读写脱节”的现象,这样的学习效果与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存在着必然联系。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英语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下高中英语课堂中读写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三段七步读写整合,读-说-写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指出:“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综合语言应用能力被视为发展学生信息处理和问题处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1]。
        教科书的单元设置中,每单元的Using Language 提供以读写为主的综合性的语言材料,旨在训练学生掌握与应用所学词汇和功能项目,从文中的语言素材出发,应用所学语言进行话题讨论、信息交流及自我表达,最终达到写作输出的目的。作为考查读写整合的新型手段的概要写作和读后续写对写作水平的要求也愈发精确。

一、英语读写整合教与写的现状
1、在当下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写作教学的形式与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2],这是因为学生对语言素材积累输入不足,无法形成交流、提炼和创造而造成输出困难。
2、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读写整合的定位不准确,教学目的无针对,教学行为区分不明显,且过分强调讲解词汇句式等语言点。一种是重阅读轻写作,课堂呈现以阅读讲解为主,针对写作方位的教学内容缺乏或不足,写作任务课堂比例小或成为课后作业,无法形成课堂交互呈现与点评。另一种则是重视写作,但是轻视阅读,对阅读文本的挖掘不够充分,仓促的输入处理,无法引导学生进行内化,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表现为写作时无话可说、生拼硬凑、内容刻板、主次不分甚至离题。

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下的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
        学科素养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现实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不同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合理运用理性且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学科相关知识,运用学科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3]。学科素养指标体系中学习掌握(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到实践探索(研究探索、操作应用、语言表达),再到思维方式(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这些指标可以在人教版英语教材的教师用书中,读写整合的Using Language中的Reading and Writing的教学建议和活动设计中得到充分的印证,如教学活动建议中的读后写前的问题讨论话题辩论等活动,而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中,读、说、写三个教学阶段统称为三段,导入、读前、阅读、读后、写前、写中和写后这七个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与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评价体系,教师用书的活动设计一一重合,成为了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合理、科学、有效的实施的教学模式。
        
三、三段教学模式中“读”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通过大量阅读,语言学习者可以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形式,拓宽总体知识面。

教师在确保学生有了相对充足的阅读输入后,在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内化阅读中所学结构和句子,最终进行真实内容为目的的写作。
1、学习者的阅读过程中应完成已有的知识的激活与补充,通过预测判断、信息获取、确认验证来完成阅读。与之相对应的教师的读前设计,应体现出概念及背景知识的相关补充,预测活动的组织,文中信息的获取验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步骤中体现为听说读写为主的话题导入和读前预测以及读中的快速阅读。
2、阅读中的中心与主体为学生,注重的是阅读文本的体验与创造性理解、教学中语言情境的创造。教学活动设计的准则之一是让学生读后续写有机会有语境进行表达和交流,其形成的批判性思维,展示其创造性理解。描述、探讨和辩论等语言交流---这些形式活动的实施到位,才能为写作建构打开基础。
3、“读”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步骤常详化为话题导入、读前预测、快速阅读和读后讨论。话题导入应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读前预测则在背景知识的补充下,清除语言文化障碍,尤其是在话题语境中习得新词。快速阅读则体现在main idea, infer, true or false, guess等多样化的设题形式中所要求的训练的文本理解和阅读技能,以口笔形式巩固阅读成果的,读后讨论在日常教学中的语言输出常见的有:retell, summary, description, discussion, debate等。

四、三段教学模式中“说”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课程教材对阅读后或写作前的教学设计建议活动多为讨论、辩论、叙述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通常会在阅读后或写作前设计阅读文本解读或写作文本构建的问题、讨论、辩论等口头交流活动。由此可见,“说”在三段教学模式中起到承上启下、链接两端的衔接作用,读后讨论与写前训练常被视为其教学步骤的组成部分。“读后讨论”延伸三段中的读,立足文本,又拓展思路,获取素材后进行口头建构,内化信息后做到语言输出。“写前训练”又承接三段式中的写,侧重写作技巧的关注、提纲概要的起拟。写前训练多由单句到段落再到语篇层层递进,也可以设计为口头作文。
        
五、三段教学模式中“写”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读和写必须要有益结合,在写作中检验和巩固阅读成果,在写作中运用阅读中所学的要点。同时要体现阅读材料所渗透出来的句子以及文章结构,提高学生语言鉴赏能力,并且学会分析并实际运用到新的语言环境中,切实提高其英语各项的表达能力。所以教学时间应侧重写作构思与写作输出等环节[4]。
        由写前训练顺承而延下的写包括初稿写作、初稿评改。此间,师生行为界限明确。教师重在引导学生确定题目、关注技巧、安排结构,并进行问题观察。学生则是写的主体,初稿写作中的学生应独立认真专注写作,将成果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初稿评改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组织学生互评、提供咨询、拟定标准、组织点评。学生的自评自改及生生之间的互评互改仍是活动的主要内容。
        
        总之,读-说-写三段教学模式的话题导入-读前预测-快速阅读-读后讨论-写前训练-初稿写作-初稿评改,能有效地促进阅读输入与写作输出,并以此实现读写的整合,从而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的不断提升,在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的今天有极大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Z].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6.
[2]刘雯. 浅谈读写结合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7(30):52.
[3]中国高考评价体系[Z].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8-19.
[4]夏秋明. 浅谈高中英语读写结合课教学设计[J]. 中学生英语:高中版, 2012, 000(009):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