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跑步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吴江霞
[导读] 因材施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

        吴江霞
        湖北省潜江市竹根滩高级中学433100

        摘要:因材施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原则,高中体育教师要想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在自己的教学中体现出这一教学原则。分层教学法就是在此教学原则上产生的,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将之有效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有所发展。本文就是基于此产生的,笔者结合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展开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有效应用;高中体育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古来有之,说明其在教师的教学中发挥着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那什么是因材施教原则呢?其就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素质的不同来展开针对性教学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符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以及更好地展开体育锻炼。如果高中体育教师想要将这一原则体现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他们就需要对分层教学法展开合理有效的应用,接下来笔者就如何有效运用分层教学法进行阐述。
        一、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在应用分层教学法之前,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进而为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高中体育教师就需要对微课进行利用,他们需要将学生需要了解的体育知识和技巧利用微课传给学生,旨在帮助学生明确预习方向。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够收获一定的体育知识和技巧,当教师在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时候,就能够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获得较为科学的结果。例如:在跑步教学中,蹲踞式起跑技术就是学生需要提前掌握的体育知识。这样的话,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了解过程中,笔者就能够排斥起跑因素。此时笔者就会在课前制作有关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微课,并且配上自己的解说,告诉学生蹲踞式起跑技术的要点,如身体重心前移、臀部蹲起、四点支撑、上下肢协调配合等。学生需要通过对微课的反复观看来了解这一技术,并且尝试着去实践。除此之外,学生要想顺利地进行跑步活动,他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其他技巧,如呼吸方式、摆臂方式等。此时笔者同样会利用微课将之告知学生,帮助学生展开有效的学习。当学生完成预习任务之后,笔者就可以对分层教学法展开应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了解,进而在此基础上开启分层教学法的第一步,对学生进行分层。
        二、检验活动,了解学生身体素质
        了解学生身体素质是高中体育教师在运用分层教学法时首先要做的,此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进行检验活动的组织,并且结合检验结果来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划分。为了保证学生在检验的过程中都能够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高中体育教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他们为学生所组织的检验活动就必须要是生动有趣的,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如此一来,高中体育教师就能够科学地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分层。例如:笔者先是让学生之间两两为一组,然后对彼此的动作进行检验,进而确保他们技巧的正确性。如果在检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有学生出现相关问题,那同一小组的学生都得不到奖励。然后笔者就为学生组织了跑步活动,并且在其中融入了竞争因素,各小组需要保持竞争关系,笔者会根据同一小组学生所用的时间总和来判断输赢。这样的话,学生的好胜心就会得到激发,他们会尽自己所能,进而让笔者的检验结果更加科学。然后笔者就会根据学生的检验结果来将他们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基础,B层次是提升,C层次是发展。接下来笔者就会为他们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笔者会将男女分开,因为男生和女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别是十分明显的。


        三、分层目标,树立学生学习自信
        教学目标能够指引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教学目标,由此可见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在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时候,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很有必要的,此时高中体育教师就需要结合对学生的分层结果来为他们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这样的话,每一名学生都不会觉得目标是难以完成的,进而树立起完成目标的自信心,并且积极地投入实际行动。例如:根据高中阶段100米跑成绩测定评分标准,14秒以内的男生和16.2秒以内属于C层次;14秒至18秒之间的男生以及16.2秒至20.2秒以内的女生属于B层次;18秒之后的男生以及20.2秒之后的女生属于A层次。在划分层次之后,笔者就会每一层次的学生设置目标,要求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成绩的提高,提高的程度会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只要认真练习,他们就会有很大的可能性去完成目标。这样的话,学生就能带着自信去展开学习,旨在让自己在短跑过程中有着更好的表现。一旦学生实现目标的话,笔者就会根据他们的喜好来对他们进行奖励,进而督促学生认真去完成目标。
        四、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分层教学法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科的学习,因而高中体育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时候就需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时高中体育教师就需要结合分层结果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促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和督促,进而完成教师为他们所设置的分层教学目标。这样的话,分层教学法的作用就充分发挥了出来,学生也因此能够在体育方面有着更好的发展。例如:学生如果独自展开练习,他们的练习效果并不是很好,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无法清晰地了解在短跑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二是无法让自己进行注意力的集中。此时笔者就需要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合作训练,他们也因此能够尽快地完成笔者所设置的分层教学目标。在分组的时候,一个小组内不能只出现一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学生就无法做到相互帮助。笔者会让三个层次的学生按照1:2:1的比例进行分组,这样的话,成绩较好的学生就能够对成绩较差的学生予以帮助,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加以改正。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分层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进一步强化教学的效果,因而教学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运用分层教学法的时候,教学评价的分层也是很有必要的。此时高中体育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表现来对他们进行分层评价,并且以激励为主。除此之外,高中体育教师还需要指出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缺陷,并且在评价的过程中予以学生改正的方案,促使每一名学生都有着个性化的发展。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就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在教学结束之后,笔者发现虽然有的学生没有完成目标,但是是因为跑步的过程中摔了一跤,导致时间上有所浪费,但其在练习中有着积极的表现,在摔跤之后也没有放弃,仍然坚持跑完全程。此时笔者就会在评价的时候对学生的认真和坚持予以表扬,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去分析其摔跤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摔跤。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发生这一种情况,因而笔者会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促使每一名学生在评价的引导下都能够得到发展。这样的话,分层教学法就算是发挥了作用,笔者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
        总而言之,体育学科承担着素质教育的功能,高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并且努力采取措施来提高自己的体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朝着全面的方向发展。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高中体育教师就需要将分层教学法有效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因为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十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对其展开深入研究,旨在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军.探究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模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225.
        [2]邵卫.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7(12):123.
        [3]于丹.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祖国,2017(23):2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