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身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余鑫达
[导读] 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体育课的时候,活跃度会很高,

        余鑫达
        江苏省宜兴市湖滨实验学校 江苏省宜兴市 214200
        摘要:学生在小学阶段进行体育课的时候,活跃度会很高,教师很难将他们完全管束在一个范围内。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等事件,这些事件都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课堂内容推进的,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在课前进行热身活动的意识并向他们普及如何进行热身,学生才能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有意识地去保护自己,利用热身运动来活动开自己的筋骨后,再进行其他的体育活动。
        关键词:小学体育;热身运动;人身安全;运动习惯;运动效率;运动兴趣;运动逻辑
        由于学生平时的课程内容都是在教室内进行的,运动程度并不高,运动量也不大,所以在体育课时,如果突然进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所以教师为了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使学生体育活动能够在他们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就务必要让他们形成课前热身的习惯,告诉他们热身能够有效避免身体剧烈运动时出现损伤,能够保护他们自己。笔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希望给教师和学生带来帮助。
        一、提高人身安全程度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比较活跃,体育课也是出现人身意外伤害的重要场所,所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热身活动的意识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进行剧烈运动前有意识地自主进行热身活动,保护他们自己的人身安全,在课上遇见紧急情况的时候也能够减少意外发生的程度。
        例如,在进行小学体育与健康三至四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第一节“跑”这一节内容学习的时候,由于学生在三,四年级的时候处于身体最活跃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让学生记忆型课前热身的话,学生在锻炼的时候往往会以最快的速度去进行跑步活动,这样是很容易出现肌肉拉伤,摔倒等情况的。所以教师在进行本堂课内容讲授的时候,要让学生提前进行热身运动,告诉学生如果不进行热身运动的话,小腿肌肉就会很痛,在课下恢复起来也很慢,所以要进行热身运动,将你的肌肉充分舒展开,达到足够支撑你体育锻炼的程度,再去完成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教给学生这样的观念的时候,学生就可以记在心里,在下一次进行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锻炼。
        二、培养良好运动习惯
        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初步接触正规的体育锻炼模式,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避免学生走弯路,交给他们完整且正确的体育锻炼模式,使学生在日后的自主锻炼和其他体育学习中也能够按照这种完整且正确的模式进行,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学生未来的人身安全和运动兴趣的养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学生有了自主进行课前热身活动的良好运动习惯后,教师也不用一遍一遍地告诉学生和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了,学生可以自主完成这一个项目,能够有效地锻炼他们的自主性。
        例如,在进行小学体育与健康三至四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第二节“跳跃”这一节内容学习的时候,由于跳跃这一项体育活动所运用到的身体部位主要是小腿,而小腿部位如果不在课前进行很好的拉伸的话,很容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拉伤等情况,是不利于学生的人身安全的。教师可以在课前举一些著名运动员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不进行课前运动,就算是著名的运动员也会出现身体损伤,是不利于他们自己的身体健康的。这样学生就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开始热身锻炼,在自己的筋骨活动开后再进行跳跃这项课程内容的学习。在小学阶段久而久之就能够使他们形成在体育锻炼前热身的习惯。
        三、强化课堂运动效率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时并不多,所以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完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课上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就需要在课上提高学习效率和运动效率,使体育课堂可以变得更加高效。如果在课前不进行热身活动,那么在进行体育锻炼时的效率就不会很高,整体课堂进行下来,每个学生如果都进行体育锻炼的话,那么时间就会被浪费很多。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充分的热身锻炼后再进行课堂内容,能够促进课堂运动效率的大大提升。
        例如,在进行小学体育与健康三至四年级全一册第五章体操类活动第三节“技巧”这节课内容学习的时候,由于这一整章节的内容对身体柔韧性的要求很高,而身体如果不在热身活动中完全被打开的话,很容易出现筋骨扭伤等情况的发生,是不利于课堂内容的进行的。所以教师要在保证每个学生都进行了充足的热身活动,将筋骨拉开后再进行这一堂课的内容。在课程内容进行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身体活动程度,要在保证课堂质量的情况下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上学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
        四、提高学生运动兴趣
        运动之所以能够带给学生乐趣,原因主要在于在运动的时候,学生能够产生愉悦的情绪,并且在运动的过程内能够放松他们的压力。但是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身体损伤,那么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就会恐惧并且拒绝这项体育活动,那么对他们形成体育兴趣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在学生的意识里种下热身活动的意识,让学生自觉地在体育锻炼前进行热身活动,以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这样才能够使他们在运动过程中减少损伤,获得更多的运动的快乐,从而建立运动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小学体育与健康三至四年级全一册第六章球类活动第一节“小篮球”这一节内容学习的时候,由于篮球活动在学生之间是非常流行的一种体育锻炼活动,很多学生在课下的自主活动中也经常进行篮球体育活动,所以教师在课前帮助学生建立运动热身的习惯,能够使学生在课下自主进行篮球体育锻炼的时候保护他们自己的人身安全。因为篮球是非常流行的一种体育活动,所以在打篮球的过程中出现受伤情况的例子也有很多,教师要及时向学生讲述这样的例子,使学生能够引以为戒,在自己进行篮球活动的时候及时进行热身运动并佩戴相应的体育锻炼保护配件,这样才能够保证在篮球运动的过程中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受伤害。
        五、建立热身运动逻辑
        很多学生都只知道在课前要进行热身,但是热身的具体内容和时间学生是并不清楚的,这样的参差不齐的热身也很难起到一个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规范的热身活动,在热身的时候应当注意什么,学生才能够了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和具体的过程,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对他们日后在自己进行体育锻炼时也能在脑海中引导他们进行热身活动,保护自己的身体。
        例如,在进行小学体育与健康三至四年级全一册第六章球类活动第二节“小足球”这一小节内容学习的时候,由于足球运动使用腿部肌肉比较多,教师要交给学生足球运动适用的热身活动,使他们在进行足球活动前充分拉伸开自己的肌肉,防止在奔跑踢球的时候出现肌肉拉伤。当学生知道在特定的体育项目前要进行特定的叫声活动后,就能够形成一个体育锻炼的逻辑,这个逻辑是习惯的必要部分,能够促使他们在进行其他体育锻炼前也进行相应的热身活动来拉伸自己的筋骨,提高体育锻炼时的安全程度。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又要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上运动的效率,所以教师应当在课下制定好完整的体育课上环节,使课堂的进行能够在高效流畅且安全的模式下完成。学生既能够在课上进行体育锻炼,促进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成长,也能够在课上感受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使他们在日后的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进行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黄贞贞.规避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安全隐患的措施[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08)
        [2]周静.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