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周加卡
[导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周加卡
        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第一民族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突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引用情境教学的方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能够促进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期向青春期的转变时期,自我意识和能力逐步增强,但是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一方面他们活跃、热情,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乎外界的看法,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将情境教学引入到历史课堂中去,迎合了初中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一、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新知、探索未知的内在动力。它不仅能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促使学生自发地、愉快地学习,而且能够促使历史教学顺利地进行。初中历史涉及到的内容包罗万象,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创设的情境有很多。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真正走进“历史”。
        例如,在教学“民族大团结”这节课时,运用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激发起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团结各族人民的志向,然后进入民族大团结知识的讲解中去。通过创设情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教学活动显得自然流畅。
2.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史学的方法
        由于初中历史课本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很多教师就让学生死记硬背。其实,初中历史不应该是机械的死记硬背,而应该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与理解,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历史中的基本情况,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情况(包括起因、经过、时间、列强、结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影响等),引导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与第一次鸦片战争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很容易找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列出表格进行比较。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方面便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避免了死记硬背,另一方面学会了学习历史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举一反三。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初中生开展历史教育,对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帮助作用。情境教学的突出特点是突破了传统课堂上重视理论传授而轻视情感教育的不足,将历史学科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现出来,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培养,不再将学生当成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体现了素质教育和重视对学生心灵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人格。
        例如,在教学“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时,教师可以展示“七七事变”的图片,播放“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资料,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影像资料,认识到日本侵略者的野蛮、残暴,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谈谈感受,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爱国主义)。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意识到国家的强大、民族团结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只有国家强大,民族团结富强了,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才能得到保障。学生学会了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历史教学的策略
1.利用图片实物创设教学情境
        历史学科由于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学习起来难免感到枯燥,又由于某些知识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具作为辅助。图片和实物是教师在教学中常使用到的直观教具,它不仅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书本中的知识和历史事件。而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合适的地图、实物和插图,以及播放音频,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可以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调动起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抽象思维。
        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这节课时,这节课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二是《马关条约》的签订。为了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教师展示地图:朝鲜、日本和清朝的地理位置,展示《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的图片,了解甲午战争期间日军的残暴。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师展示《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这时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变得异常活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历史,同时将孤立地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教学观念的变化,而且促进了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它集声音、录像、动画和视频为一体,通过创设图文并茂和声、色俱佳的教学情境,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使抽象、枯燥而又冷冰冰的历史教学变得形象鲜活,加深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和认识,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 在教学“秦统一中国”这节课时,如果教师只用口头语言表述,学生对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印象不深刻,而且对秦国灭掉其他国家的经过顺序也难以理出头绪。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动态展示《秦统一中国》图,将秦国灭掉其他国家的经过一一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节省了教学时间的同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3.利用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音乐是一门能够启迪人的联想和想象的听觉艺术。作曲家通过音乐,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和表达人的情感,能够渲染气氛,宣泄情绪。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抗争史、反抗侵略者的压迫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血泪史,教师在学习这段历史时,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运用恰当的音乐,营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情感。
        例如,在教学“抗美援朝”时,教师给学生播放歌曲《我的祖国》,让学生体会到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抗美援朝战士们对家国的记忆,学生沉浸于歌声所营造的氛围中,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又例如,在教学“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时,教师给学生播放《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等歌曲,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东北人民对家乡的眷念之情,但不得不背井离乡的悲痛之情,激发起了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之情和为了祖国的强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发奋读书、努力上进的斗志。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又符合初中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随着情境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教师的熟练使用,相信必定会给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气象,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和运用,初中历史教学也会取得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蔡常规.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09):166-167.
[2]金雨杉,刘芳.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08):132-133.
[3]刘勤.关于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7(06):17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