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
湖南省常德市第十一中学 415000
摘要:将体育纳入中考科目有其必然性,在中考制度的背景下,体育课程的重要性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将着眼于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在中考制度背景下开展初中体育教学。
关键词:中考 初中体育 教学策略
“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强健体魄”是初中体育新课标提出的重要目标。毋庸置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强健的体魄无疑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构成要素。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滑逐渐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教育部门将体育课程纳入了中考科目,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师生以及家长的重视程度。因此,教师应该准确把握初中体育的教学现状,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策略。唯有如此,才能逐步优化学生的体育参与过程,从而为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
1.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模式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都需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作为重要的载体。从相关的调查结果来看,很多教师在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时更加倾向于中考考查的内容。这就导致体育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并且具有比较明显的应试教育特征。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枯燥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摆脱应试教育限制,并将学生的实际特点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这样一来,可以真正使体育教学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通常会重点思考以下几项内容:第一,设置大众性的体育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运动。这些运动是初中体育课程中的重要项目,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有所接触。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难度,使其快速融入到体育运动当中;第二,关注学生实际差异。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会逐渐产生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异。具体来讲,不同性别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群体的学生也存在体育能力的差别。如:对于一些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我安排一些竞技性和对抗性较强的运动。而对于身体暂时较差的学生,我则会更加关注协调性、柔韧性、力量性等基本身体素质的培养;第三,发挥体育运动的调节功能。在体育课程中,除了强健学生的体魄之外,我还会利用体育运动调节学生的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在运动中舒缓学习与生活压力。最终,通过全面的思考,逐步选择了一些比较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从而为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2.注重趣味教学,激发运动热情
在中考制度背景下,很多教师将学生的成绩达标视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落实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认真指导学生的技术动作,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进行重复性练习。在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难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并合理地将其贯穿于体育教学中。这样一来,有利于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以“立定跳远”为例,这是中考体育中的重要科目。从运动特点来看,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是比较简单的,如果仅仅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练习,那么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如:我设计了一个接力跳远的游戏。具体来讲,我首先将学生划分成了几个人数相等,且整体水平相当的小组。然后,学生从同一起跑线跳出。第一名学生跳出之后,本组下一名成员将落地点作为起点,继续向前进行跳跃。全部成员完成动作之后,跳出的总距离最大的小组获胜。最终,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但巩固了学生对跳远动作的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课堂氛围。
3.引导课余锻炼,培养运动习惯
教师应该明白,体育能力的发展和体育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实现的,而是需要经过系统和长期的训练。因此,仅仅依靠短暂的课内时间很难落实这一目标。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这样一来,有利于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运动与生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
如:中长跑是中考体育中的科目,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健身形式。为了使学生更加科学地参与到中长跑运动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运动方案。首先,我对中长跑的运动技巧进行了讲解。然后,根据学生的体质,我对营养补充方案以及运动强度进行了差异化的调整。利用这种形式,逐步使学生形成了更加合理的运动模式,从而帮助学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锻炼效果。
总之,在中考制度背景下,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该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恰当的教学策略。同时,随着学生的发展变化,还需要及时对教学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一来,可以使体育教学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逐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丽钰.浅析体育中考项目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2):81,83.
[2]刘凯.体育中考视域下对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J].新智慧,201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