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萍
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一中学校
摘要:在教育的不断发展下,越来越丰富的教学方法开始出现在了教育中,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探究式教学法主要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促使学生的探究素养获得提升。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育时,有必要就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有效展开探究式的教学,带领学生更好地探究历史知识,并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多方面研究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教学策略
历史是门高中生所需学习的基础学科,在教育的不断发展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历史素养方面所接受的培养教育,历史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逐渐地凸显了出来。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育时,有必要对探究式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有必要多多关注历史知识,有效展开探究式的教学,促使学生好好学习历史知识,助力学生历史水平的发展和提升。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一、重视课堂互动,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在良好的氛围的影响下,学生能够主动探究知识、思考知识。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育时,有必要指引学生进行课堂上的互动,以营造出良好的探究氛围。
如,在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部分的知识时,笔者便会指引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课堂上,笔者会向根据教学内容,引入一个问题,即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成长壮大这句话?引入问题后,笔者便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分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这句话进行探讨和研究。这样,学生便会在笔者的指引下,以积极且主动性的姿态进行讨论,从而营造出了良好的探究氛围,学生能够在这种探究氛围中,更为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笔者则会依据学生所表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有效指引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促使学生查漏补缺,让学生取得了良好的知识学习效果。
二、问题情境导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育时,可以多多关注导入环节,借助问题情境的形式导入知识,促使学生融入到具体性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以使得学生更好地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
如,在讲授“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这部分的知识时,笔者便会在导入环节引入问题情境。在课堂上,笔者会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现一段视频,视频借助生动性的画面向学生展现当下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视频所展现的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且所展现的形式比较生动,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认真观看视频。在视频展现完毕后,笔者便会向学生提问问题,即我国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由古至今的变化是怎样的?这种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样,学生便能够在笔者的指引下,逐渐地将自己融入到具体性的问题情境中,使得自己能够在比较生动性的情境中,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探究,以更好地研究相对应的问题的结果。这样,笔者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便变得十分的顺利,学生也在这种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地获得了思维的训练,使得自身的思维素养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和提升,让笔者的课堂教学变得分外顺利。
三、组织课外活动,拓展探究学习空间
学生在进行知识的学习时,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还可以进行课外学习。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育时,要想有效展开探究式的教学策略,就有必要重视课外活动的拓展,促使学生在课外进行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探究学习空间,促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获得有效的发展。
如,在讲授“文学的繁荣”这部分的知识时,笔者为了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知识,让学生的视野获得一定的拓展,便会进行课外活动的开展。笔者会鼓励学生多多在互联网上搜集19世纪以来比较具备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能够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具体性的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并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地观看这些文学作品,促使学生了解这些文学作品的写作风格和所表达的深厚的思想。笔者会使得学生能够将自己所阅读到的比较好的作品进行研究,促使学生将对其的感悟写下来。笔者也会指引学生进行表格的陈列,让学生能够将文学作品的发展变化写出来。在课堂上时候,笔者会让学生展现出他们所探究的结果,并会对学生所探究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评价,以使得学生查漏补缺,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便获得了知识的有效拓展,自身的知识学习效果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和提升,笔者也顺利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综上,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正面临着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学生需要好好学习知识,以使得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让自身更好地地应对高考。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学生所处的阶段,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将探究式的教学策略有效应用起来,以指引学生好好学习历史知识,促使学生的历史水平获得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斌.高中历史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24).
[2]沈建军.小议高中历史生本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J].基础教育研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