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国家意志体现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颜金丽
[导读] 在当前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教育教学大背景下,

        颜金丽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附属鹏峰中学,362300,



        摘要:在当前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教育教学大背景下,教师需要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合国家意志对学生开展深入的教学和辅导工作。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素养、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得到有效的提升,且学习的模式、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态度与学习的思维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借此,研究工作将重点针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将国家意志体现在课堂教学内容中做出深入的阐述与论证,同时也希望在这一背景下能够改变学生的传统学习方法和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这样,可以保证教师历史教学效率提升和学生历史学习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学生构建一种健全的、坚定的家国情怀与爱国意识。
        关键词:高中历史;国家意志;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一、引言
        通过对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可以了解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于历史知识的分析与研究更加深入,且融合了国家意志教学思维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堂教学和服务,旨在通过该方法促进学生的爱国心、爱国情与爱国混。但是,其中也存在有一定的教学问题值得教师关注与研究。首先是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历史资料进行对照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国的历史变迁与文化延续;其次是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对课堂情景展开全面的创设,通过该方法的应用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保障与支撑;然后是教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与讲解验证历史人物身上存在的国家意志与爱国情怀,借此弘扬历史人物的高尚品德,为学生树立标榜,提升学生的爱国自信心;最后是教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合理论知识的讲解为学生创设实践应用活动,借此深度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为学生的高尚家国情的有序发展和建设带来显性帮助和引导。
二、对照历史发展,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议古论今的对比分析。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差异性和互通性,且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到国内古代社会发展与国外古代社会发展的对照情况,以及国内现代社会发展与国外现代社会发展的对照情况。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思路会更加清晰,且学习的素材也会更加丰富。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历史发展的对照分析与研究。在学习中,学生会了解到我国从秦朝开始到明朝末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系和应用方法,在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将之与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做对比。通过对比学生会了解到,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主义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较为困苦,且朝廷对人们的压迫较大,但是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广大人民能够在社会上当家做主,政府成为了人民的公仆,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与古代中国的封建主义社会制度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和差别。借此,学生的民主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且会了解到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创设课堂情景,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环境中,有很多地方都存在有历史文物、历史遗址等。借此,教师可以将之有效的应用起来,柔和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爱国情怀和国家意志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通过该方法的应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和学习空间,且能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主动性提升与积极性发展带来相应的帮助。
        例如:在现实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带领导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教学与讲解,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家意志。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融合历史教材中的内容做深入的考证和分析,尽力的为学生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环境和历史空间。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更加端正,学习思维会更加透彻,学习能力会更加强劲。

此外,教师还可以基于国家意志的培养方法,鼓励学生对各类红色故事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汇总起来,将之与个人的历史知识学习做出有效整合,进而为后续的深度学习提供保障,奠定基础。由此可见,通过创设课堂情景的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主动性,且能够实现学生国家意志与爱国之情的延续。
四、讲解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爱国自信心
        讲好历史人物,分析历史故事,是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开展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国家意志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历史人物的分析与研究,借此帮助学生深入感受历史人物身上所流淌的中国血液,所秉承的爱国情怀。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明朝北京保卫战相关历史知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点突出一个人——于谦。对于谦的讲解,要从于谦的身份开始,让学生了解,他是明朝翰林院中的一个大学士,主要负责的公司是明朝的文化与行政工作。但是,在明朝遭受到蒙古军队的攻击之后,整个国家的人都选择退避,但是于谦作为一位文人,主动的承担起了武将的职责,带领仅有的军队冲向城门外,与蒙古铁骑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一少数人战胜多数人的佳绩成功的保护了明朝皇都,保护了华夏血统,保护了老百姓。通过教师对历史人物的讲解与分析,此时学生对于于谦的爱国情怀和国家意志会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像于谦学习,在面对国家利益的时候,要敢于发声、敢于横刀立马。
五、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高尚家国情
        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在此,教师需要将学生带领导课堂以外,了解历史文化,感受历史风采,树立爱国情怀,建设国家意志。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学习素养与国家意志的建设效能会得到同步提升和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带领导红色革命基地进行爱国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需要融合历史题材以及历史知识对学生讲解战斗的场面、历史人物的演变以及国家的衰败与昌盛。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学生能够在感受革命先烈无私奉献精神的同时体会到广大革命前辈视死如归、敢于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与勇气。这对于学生的内心震荡非常大,且会引导学生朝着这一方向建设自己的国家意志与爱国情怀,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坚定不移的爱国心、爱国情和爱国魂。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语言的组织,通过演讲的方法或者写作的方法将之体现出来,并总结历史知识学习对个人爱国情怀和国家意志发展的帮助作用。
六、总结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国家意志和家国情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爱上学习历史、爱上感受历史、爱上分析历史与探究历史。这对于改变学生的历史学习认知、带动学生的历史学习素养、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效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该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对照和参考能力,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且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实现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思维的发展。同时,在对历史人物进行分析与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高尚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核心素养提升,实现学生爱国自信心的发展和延续。最后,基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学生领带到课堂以外,通过社会资源与各类历史信息为学生做有效的教学佐证。
        参考文献:
        [1]丁继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华夏教师,2017(08):41.
        [2]肖树明.例析高中历史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0):85-86.
        [3]陈果.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技能[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9):107-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