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广东省双华镇华拔小学 514433
摘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认知和心理正处于稚嫩的阶段,德育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以及情感的表达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该优先注重对学生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外,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学习和品行的双驱发展。鉴于如何发展学生的德育管理,班主任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在本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教学效果显著,旨在为其他班主任提供参考。
关键词:德育先行;小学班主任;管理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注重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其教育的意义和学生的文化教育一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班主任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注重立德践行的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观,升华学生的思想觉悟与道德认知,引导学生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素养,完成班主任应尽的义务所在。
一、德育先行对优化小学班主任管理的实施意义
德育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认知和思维正处于萌芽的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班主任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殊阶段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做到德育先行,帮助学生走好人生中的第一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品行,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能促使学生有效地增强自身的荣誉感与使命感,在班级中形成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班风班气,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班主任坚持德育先行优化班级管理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班主任做好榜样,引导学生积极践行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不深,好多行为习惯都是通过模仿获得的,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以身做责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深受班主任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该时刻注重自身的品行习惯,进而引导学生完成自我的道德修养。例如:基于学生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班主任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主任在自习课中,为学生展示了一些细菌滋养繁殖的视频及图片,让学生了解细菌带来的危害,学生观看完毕后,班主任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如何预防细菌带来的危害,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班主任让学生观看班级中有哪些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并说出解决的办法。接着班主任进行总结陈述:我们保持好个人的卫生,不在班级中乱丢垃圾,不给细菌生存的环境,细菌就不会来找我们是不是。学舌给予肯定的回答后,班主任亲自动手去捡起地上的碎纸屑、牛奶盒以及一些食品的碎渣。学生见到班主任正在“干活”,并积极的加入到班主任的“工作”中,班级中的学生纷纷查找影响“健康”因素,将班级中的隐患彻底清除。班主任带领学生完成“清扫”后,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均给肯定的答复,学生觉得心情舒畅并保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班主任采用这种形式为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学生能以班主任为好的榜样,并能对美好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实施有效的激励,优化班级管理的方式
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的教学时,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前提与基础。班主任在进行教学时应该设置德育激励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肯定与赞赏,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并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行为。
例如:班主任在班级中定期举办“德育伴我行”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讲解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有哪些学生做了哪些好事,怎样帮助过他人。可以是生活中的,也可以是学习中的,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每说一件事情后班主任给以记录,待班级中的学生全部陈述完毕后,班主任为学生进行系统的回顾,并让学生投票评选出班级中的“品质三好生”并给予适当的奖励。班主任在班级中举办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致高涨,并在生活中积极的帮助他人,在班级中形成了热心互助的氛围,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德育自律,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实现了德育班集体的良好构建。
(三)进行情境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
班主任引导学生有感恩之心,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或传统的节日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德育中除了包括对国家的爱,还包括对父母的爱。现阶段的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众多,学生受到家长的关注也较多。班主任为使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并以此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班主任在班级中举办了“感激父母”的主题班会。班主任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一位母亲从怀孕开始出现各种孕吐反应仍坚持工作,并在孕期出现水肿的现象以及在生产时为避免对于胎儿造成影响拒绝接受麻药注射。班主任播放完视频后,学生纷纷留下了眼泪。接着班主任为学生准备了几个抱枕,让学生进行“孕妇”的体验,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接着班主任为学生播放了一名“快递员的一天”的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快速员叔叔一天中从早晨4点起来后进行快递的分拣装车、派件以及收件的全只是千千万万个父母当中的一个缩影。学生观看完毕后,在班级中进行讨论,怎样能理解父母、怎样感恩父母。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讲解父母为自己做过哪些令自己感动的事情。学生讨论完后,班主任进行总结发言。并组织学生在生活中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在生活中积极与父母进行情感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重要的节日中为父母带去惊喜,努力的学习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学生能在心灵上有所触动,学生有了感恩的意识,并在生活中体谅父母,明白身上肩负的使命感,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以此来提升自我的价值。
(四)组织德育的活动,提升学生奋斗的精神
班主任组织学生参与与德育相关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树立立德育人的理念,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德育理念,有效的实现了班主任管理工作对德育渗透的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德育的魅力,使学生的言行和德育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进行良好的展现。对于班级中德育内容尚未完全理解的学生做了良好的体验示范,帮助每位学生对于德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于后续德育渗透提供了良好的管理方向。例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与学校附近的社区进行联系后,为学生创设了爱心募捐的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课外读物、生活用品、零花钱以及学习用具等捐给福利院的学生。班主任在班级中进行募捐后,带领学生走进福利院与同龄的学生一起进行游戏活动,并将自己的募捐的物品发放到福利院的学生手中,并与福利院的学生建立友谊,及时了解福利院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给予他们关怀。实践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写出体验心得,让学生将自己的感悟体现在文字中,进而加深了对德育知识的吸收,同时使学生将德育知识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帮助学生实现了全面发展,实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良好提高。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应该充分做好德育先行优化班级管理的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班主任首先做好榜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的践行。同时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激励,来优化班级管理的方式。同时带领学生进行情境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积极组织德育的活动,提升学生奋斗的精神,才能够促进小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对于今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良好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永胜.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41,87.
[2]邵玮玮.德育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