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伟 蒲莉
甘肃省华亭市第一中学 744100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日渐发达,如何让学生的心理成长能够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脚步,成为了教师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的年龄阶段上,不仅仅在智力上会得到快速的发展,心理也会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急速成长。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更为关注学生的心理发育问题,使用有效的德育原则和德育途径来满足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了解学习的意义,能够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中发生的问题,从而促进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德育;高中政治;教学原则;教学途径
在过去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影响,思想政治课堂所具备的德育功能并没有完全地发挥出来,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只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记住教材上的知识,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含义却没有更加具体的理解,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心理成长。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政治教师要形成以德树人的正确教育观念,充分地认识到政治教育所具备的德育功能,运用合理的教学原则和教学途径去落实德育,让学生不仅仅能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获得心理上的成长,从而使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可以一同得到发展,丰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内涵。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德育观念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渗透原则
主体性原则。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只有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教学的意义,让学生对教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将课堂上所包含着的德育观念内化为自身的经验和准则。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的成长为前提,从而让教学真正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趣味性原则。要想真正地发挥出德育的价值,教师决不能采取长篇大论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指导失去耐心,甚至产生叛逆的心理,走上错误的道路。结合青春期学生的身心特性,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趣味性的基本原则,使用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对德育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德育观念是有助于自己的,从而进一步提升德育的效果。
渐进性原则。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从而让德育教育的效果更大化的发挥出来。教师在实施德育时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关系,从而有效掌握学生的情况,根据循序性的原则去提出适应学生不同阶段的德育方法。
二、德育观念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渗透途径
1.在课堂导入中渗透德育
与其他方面的教学相同,德育教育的落实也需要学生的兴趣支持,如果学生对德育没有充分的兴趣,那么学生自然也很难去使用正确的方式和态度去处理问题。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导入的时间去实施德育,让学生产生基本的德育观念,认识到某个问题的重要性,从而为接下来的德育深入渗透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带着积极饱满的情感态度参与到政治学习活动中来。
比如,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对话导入的方式。首先对学生讲到:“同学们,如果你们现在手里有一千元钱,那么你们会怎么处理这部分钱呢?下面老师会给出你们三个选项,通过这三个选项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判断出你们的消费类型!”之后再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三种可以选择的处理方法。一是利用这笔钱立刻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二是详细地列出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清单,接着对清单进行梳理,找出最有必要的东西去购买,其他的则暂缓购买,三是将这笔钱存起来,为以后可能的需求做准备。
这样,通过利用这种手段来进行课堂导入,不仅可以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而且可以引起学生的反思,有助于促进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确立。
2.使用课堂提问渗透德育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学生理解知识、接受知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课堂提问的手段来增强学生对正确价值观念的理解,端正学生的态度,让学生不断地进行思索,从而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落实德育的观念。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要切合教学的目标,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取得更加理想的德育效果。
比如,在教学“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带着学生回忆田忌赛马的故事,让学生沉浸在充满哲理的故事情景当中,之后再对学生提出问题:“联系刚刚学到的知识,田忌是怎么使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去赢得比赛的胜利的?”这样,就让学生对田忌赛马这个故事产生了新的理解,使学生学会统筹全局,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继而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优化,有助于升华学生的观念,使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不是自怨自艾,而是用联系的观点去看待问题,从而落实德育的目标。
3.应用课堂实践渗透德育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当形成不断进取的教学观念,构建更加灵活多变的课堂,将正确的德育观念巧妙地应用到课堂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有机会深入体会德育思想,从而提升德育教育的落实效果。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教学的目标,结合教学的综合情况来创设合适的活动情景,给学生提供可以表达自己思想的平台,从而更好地渗透德育。
比如,在教学“生活处处有哲学”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次辩论活动,让学生讨论问题:幸福的生活和不幸的生活,哪个更有助于人的成长。学生在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时,大多数都会认为肯定是幸福的生活才能够促进人的成长,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曹雪芹能够在经历家族巨变之后写出名著《红楼梦》,杜甫在亲眼目睹了社会危机之后写出了千古名句,这些实际案例也让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两种观点进行认真的思考,找出自己认同的观点,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辩论当中获得思想上的升华,形成正确的三观。
4.在社会实践中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决不能被局限在口头上,而是应当被渗透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正确的观念和方法,从而真正地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将学生的目光从教材上移出来,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在社会实践当中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更加深刻地落实德育教育。
比如,在教学“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进入当地的民族企业进行参观,让学生对企业文化中渗透的坚定信念进行分析,在企业文化的理解中去形成正确的价值创造观念。很多民族企业的发展都经历了艰苦的时期,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但是这些民族企业还保留着艰苦奋斗的精神,让学生了解这种精神,有助于改变学生错误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精神力量的存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价值这一概念,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总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社会实践,让学生用更加开放的目光去探寻生活。
本文针对德育观念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渗透展开了一番叙述。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地分析教学的目标,利用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学环节去促进学生对德育的正确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全方位地发挥出政治课程所具有的以德树人的功能,使学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成长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季新华.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德育资源整合与运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张碧丽. 高中政治课堂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