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明芳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龙溪镇长湖沥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越来越注重小学生的教学方法,当然数学是小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更应该加强重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的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活跃度和积极性,让小学生更容易的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并且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很多的小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所以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踊跃性,本文主要写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缔造有效问题情境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 情境创设 问题及策略
【正文】近年来文化不断发生改变,小学数学也不能故步自封,一直停留在原地,小学数学是学生们重要的一门课程,不应该忽视这门学科,如果结合时代风貌和新课改的准则不断优化,不断改变,不断充实,营造喜悦的学习氛围,打造多样化教学,冲破以前的旧模式旧束缚。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为主体。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应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来改变课堂中枯燥乏味的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孩子们想听天书一样,不理解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们是非常好动的,40分钟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长的,所以他们的注意力经常不集中,所以缔造有效问题情境,这种情境,正好满足了同学们维持注意力短的问题。
以前旧往的教师教学非常传统,非常刻板,所以在大多数同学们的心中,数学是非常枯燥乏味的,以前旧往的教师教学非常传统,非常刻板,所以数学教室的气氛经常非常低沉,死水一潭。而创造问题情境是教育不断研究,发展出来的产物,是数学教育方法不断筛选的优秀形式。缔造有效问题情境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新形式,可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抓去同学们的关注点,营造活跃的课堂情形。
老师改变从前旧的教书门径,利用一个新的东西,可以增强同学们对老师的信任,由不在意老师而变得尊重喜爱老师,小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心智并不成熟,很容易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可能就因为这个新事物而想和老师一起学习,因为喜欢所以想了解这个老师,也了解这个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从而提高同学们自我摸索,自我发现数学问题,自我解决难题的能力。
二.情境创设的问题及策略
2.1情境创设的问题
孩子们可能在数学方面对情境创设不太了解,也不懂得怎样情境创设,这样在不了解不懂得的情况下,让他们强制性的进行,这样在课堂中出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这样只会让孩子们更加不懂数学的好处,情境创设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它实施的前提是让孩子们都要对情境创设进行了解,而且在进行过程中,可能孩子之间如果没有很好的合作能力,那么这种学习也是没有用的,这就需要老师的配合和孩子们的配合,共同努力下对情境创设有个很好的解释。
2.2老师要提前准备好情境创设,避免出现问题
老师在孩子们面前首先要树立好榜样的作用,因为同学们对老师是很信任的,如果老师自己对自己讲授的东西都弄不好,备课都不行,那孩子对这门学科,对数学将会不爱学习,老师课下老师要做足够的考虑,不要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要多留意大家,多顾虑大家,这样会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课本内容,平时可以多问问同学们,多了解同学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听懂了多少,哪部分没听懂,下节课可以利用有效问题情境重温一下。老师要多利用情境来增加课堂的有趣,引导他们发现数学中的内涵,一起找寻问题,处理问题,提高孺子们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们之间和睦良好的关系,让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路途上少些障碍,多些成功。
2.3老师可以通过在室外开设情境创设
这么小年龄的孺子们,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所以举办室外活动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还可以让数学课堂变的好玩,可以提高同学们的踊跃性,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室外活动可以锻炼同学的感官的发展,更好展现数学课程在生活中的体现。世界是无边无尽的,我们就像一粒种子,一颗花,一片树叶等等,在世界上我们是非常微小的,我们要多出去活动,用我们的明眸去了解观察我们的身边的客观事物,一步一步的加强我们对实物的思考能力,锻炼同学们的大脑,进一步发现身边的美好,室外活动可以提高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使同学们保持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状态,对随处可见的小东西进行遐想,冲破地点的束缚,熟练的运用数学原理打开世界,探索世界,分享世界。
例如:老师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带孩子去室外活动,老师可以带孩子们去公园,当然是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引导说:“我知道大家今天都很开心,因为我们不用在教室上课,今天公园很美,但是老师不是带你们来玩的,我们要找出公园里物品代表的形状,发现数学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我们分成五个小组进行,一会结束时同学们向我报告一共发现了多少个形状,得第一名的有奖励哦”同学们:枝干是圆柱形的,花瓣是圆形的,台阶是长方形的,小路是长方形的……这样既加深了同学们对图形的理解,又让他们发现了数学的乐趣,让他们更好的接受数学。
2.4通过ppt的形式进行讲课
利用PPT授课可以极大的缩小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文字的时间,空出更多的时间解决回答同学们的问题,提高课堂的效率,PPT可以把特别抽象,虚无缥缈的文字转化成用眼睛可以看见在真实世界存在的东西,它可以直白的展示出文字蕴含的东西,让孩子们可以看懂老师想要表达什么,想要说什么,不必像从前从前听天书一样,这样也可以增加孩子们的积极性,利用PPT可以增加课堂的乐趣,抓取孩子们的关注点,老师可以引导他们一步步的走入数学课堂的正文,带领他们发现数学的乐趣,慢慢思索,慢慢学习。
例如:老师在人教版数学小学一年级上册《数一数》的教学中,可以放置几张图片,里面有一个香蕉,两个橘子,三个芒果,四个西红柿,五个草莓,里面的水果尽量卡通化,老师可以引导说:“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吃水果,那么你们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呢?看看屏幕上图片里有你们喜欢吃的水果吗,如果有同学们可以数出来你最喜欢的水果在屏幕上有几个吗?同学们可以自己讨论一下。”学生一:“我喜欢芒果,上面有三个。”,学生二:“我喜欢草莓,上面有五个,草莓特别好吃。”学生三:“我喜欢橘子,上面有两个。”老师利用孩子们吃的水果,有利的调动了同学们的活跃性,大部分同学参与了问题的讨论,班里气氛一下子就可以升上来,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度,又引导他们学习了本章的内容。
【结束语】总的来说我们要多种创新,以情景化情形代替以往索然无味的教学生活,充分展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现数学的多重作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活跃性,进一步加强同学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刻性,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做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王建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