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刚
安徽省灵璧县朝阳中心学校 安徽省 宿州市234200
摘要:习惯是一个人在潜意识中的行为记忆,我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许多习惯,有些习惯是对我们的日后发展有益的,但是有些习惯会阻碍我们进步,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但是好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习惯的养成规律就像走一个斜坡一样,坏习惯的养成就像是走下坡路一样,简单、舒适却是在引你退步,而好习惯的养成就像是在走上坡路一样,艰难、疲惫却是助你获得成长和进步。
关键字:学习习惯;小学数学;自制能力;专注能力;独立思考;注意细节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并不知道习惯的含义是什么,也不知道什么样的习惯是好的习惯,更不知道好的习惯该怎样去养成,所以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责,根据每个人学生的差异性,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人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这一问题提出自身总结得出的一些建议,希望鄙人的拙见能够给广大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一、加强学生自制能力
人的本性中是存在喜欢享受安逸生活的特性的,但是如果一味的贪图享乐而不思进取的话,最终的人生将会走向失败,所以一个成功的人一定要懂得如何在娱乐和辛劳之间寻找平衡,有很多学生的成绩一直得不到提高,不是因为这些学生不够聪明,如果他们能认真学习,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他们也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是他们沉迷游戏无法自拔,被游戏中获得的快感冲昏了头脑,分不清游戏世界和现实世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游戏中,就无暇顾及学业了,所以学生一定要加强自己的自制能力,分清楚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例如,在学习“比较”这一部分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些练习题目,题目并不算难,数量也不多,但是第二天上课需要上交作业时,就出现有些学生没有做完,询问之后发现这些学生一开始认为作业不多就想先看一会儿电视再开始写作业,但是看着看着就忘记了时间,导致最后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一个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需要有一个特定的周期,在这个周期中重复进行练习,不断的进行心理暗示,最终形成肌肉记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毅力才能够坚持到最后,一定要能够抵御住诱惑,不能有丝毫放松警惕,如果没有一个强烈的自制力支撑,就容易在还没有成功养成好习惯之前产生放弃的想法,并且之后做任何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一旦中途放弃过,再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付出更多,一个自制能力强的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一切不良的诱惑都能够坚定不移的拒绝,因为他们的头脑会时刻保持清醒,他们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就能够避免许多陷阱和不必要的麻烦。
二、培养学生专注能力
每个教师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在上面声情并茂的讲课,但是学生却在课桌下面做各种小动作,有时候教师讲课讲的再认真都比不过窗户外面的一声鸟叫或者走过一个人影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这就是典型的注意力涣散,而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缺乏专注能力,不仅仅是在学习方面,在任何一件事情上,只有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最终达到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例如,在学习“位置与顺序”这一部分内容时,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对于如何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在听讲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我选择利用班级座位进行讲解,与学生进行了一个小游戏,刚开始由我指定一个坐标,坐标的形式是第a排从左边数第b个的坐标就是(a,b),被叫到的学生需要立马起立答到,然后再选取下一个坐标,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学生都专心的听是不是叫到了自己的坐标,没有一位学生出现左顾右盼的情况。我们周围的环境总是存在着许多不可控的因素,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我们不能消除这些外界因素的存在,但是我们可以让这些外在因素不存在于我们自己的世界里,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期间就应该把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所要学习的内容上,而不是一会儿想着看电视,一会想着玩游戏,特别是数学学科,做一道题目的时候是需要有前后的逻辑关联的,经常跑神最容易造成思维混乱,导致解题出现错误。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雪花,也不存在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的存在都是一个独立而不可替代的个体,因为没有两个人的思想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教师教学的目标不应该只是让学生学会这些已有的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在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上加入自己的思考,将其升华,从而得到更多的发现,将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更高的地位。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这一部分内容时,生活中也存在许多图形,但是我们在进行系统的学习之前并不知道这些图形叫什么名字,属于什么类别,有什么样的特性,只是单纯的看它们好不好看,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在设计之前都会考虑到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设计成什么样的形状,有些只是为了视觉上看起来美观的只要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即可,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像建筑类的设计就需要仔细考虑设计的稳定性和牢固性,这不仅仅要依靠建筑材料的质量,也要考虑到形状本身的性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教授学生这些基本图形的名称之外,更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不同图形的特征以及应用场景。
四、提醒学生注意细节
细节之所以称为细节就是在平常大多数人都不会注意到的某一个点,它之所以不被大家注意,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不大,大家都觉得它不会造成什么影响,所以就对其置之不理,但是往往许多事情的成败都是取决于细节的,而且正是因为这些小细节是平时大家都不会注意到的,所以即使我们遭遇了失败,开始反思失败的原因的时候,也迟迟找不到真正的原因,也就无法吸取经验教训,极有可能在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例如,在学习“加与减(一)”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数值运算,所以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在知识点的数量上也比较少,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熟练掌握运算规律和运算方法,有些学生就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他们觉得题目很简单,看一眼就可以知道答案了,所以对于不是必须要上交的作业选择不做,到了真正考试的时候就会暴露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了,由于平时的不在意,考试做题的时候出现加号和减号看错、计算的时候数值与正确答案出现偏差等,这都是平时的不在意养成的粗心大意的坏习惯。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就提醒学生,不要好高骛远,要注意细节问题,不要认为有些错误只是偶然现象,也许一开始真的是偶然发生的,但是如果一直不注意,不加以改正,最后形成了习惯,再想要改正就难了。
总而言之,一个小小的习惯也有可能影响一个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学生没有经历过太多的事情,所以在他们这个年纪是体会不到好习惯的重要性以及习惯所带来的影响力,并且越早形成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影响越深远,也越难被改正,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让学生了解到好习惯的意义和作用,并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判别什么样的习惯是好习惯,什么样的习惯是坏习惯,从而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杜亚亚.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
[2]王治峰.刍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亚太教育,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