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小丽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柳沟小学校 628304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只有对某项事物产生兴趣,才能够主动参与其中,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也是一样,只有让学生们产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其才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获得数学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的协同发展。就此,本文主要从游戏活动引入、尊重学生主体、借助信息技术、引入生活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几方面入手,简要探析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主动性;培养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同时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和严谨性也常常使小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心生畏惧”,进而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注意课本知识和重难点的讲解,还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使学生们感知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感知到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进而“唤醒”参与数学学习的自主意识,以在增强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帮助学生们拓展数学学习思维,使其喜欢学习数学,能够学好数学,为其在将来能够更深入的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作者便立足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进行简要阐述如下,以供各位一线教育同仁参考、交流。
一、游戏活动引入,提升数学学习趣味性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们也还是难以抵挡游戏活动所带来的“诱惑力”,进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便可以紧紧抓住学生们的这一特点,将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以在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同时,给予学生们快乐的学习体验,进而使其在游戏活动的吸引之下,能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真正践行“寓教于乐”的优点,也进一步促成其学习效率的有效发展。
以我自身的教学为例,到了小学高年级我会有意识的抽出每节课5分钟左右的时间来组织学生们进行知识的复习。比如,在组织学生们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相关知识时,我为学生们专门设计了一个“摸牌游戏”,即两名学生一组,每人随机摸取一张纸牌,其中一人先亮牌,另一人在看到其排面点数之后,根据自己手里纸牌的点数做减法,让对方来猜自己手里的牌是多少。如果一方抽取的是6,看到另一方抽取的是12,则告诉对方减法结果为“6”,让对方猜自己的牌,猜对积一分,双方交换之后再来一次。进而在复习相关运算知识的同时,利用游戏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
二、尊重学生主体,优化学生学习参与性
课堂是小学生们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和重要渠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主体性,才能促成对学生们数学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而我们教师就要有意识的优化自身教学观念,摆脱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的主体交还给学生,使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能从中获得主观能动性的锻炼,真正推动其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这一学习状态的转变。
例如,在组织学生们学习《利息》这部分知识之间,我给学生们布置了预习任务,使学生们能够初步了解利息的相关知识,指导本心、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学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同时还给学生们布置了一项家庭实践作业,即与家长交流家庭,了解家庭理财重点,从爸爸或者妈妈那里获得现阶段银行的利率等相关内容……进而在预习作业的引导之下,帮助学生们制定预习任务与预习目标,使其在家庭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有针对性,同时借助家庭实践作业的开展增加学生的家庭生活参与体验,使其更加感受到知识学习的成就感,以在不断建构、不断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神们尝到主动、积极学习的“甜头”。
三、借助信息技术,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给传统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就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便要在强化自身信息素养的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来将抽象、死板的数学知识进行转化,以在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以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组织学生们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便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们搜集和展示各种不同的“轴对称图形”(蝴蝶、蜻蜓、天安门城楼……),同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中的“画图”工具在各个轴对称图形中间画一条竖线,然后将图形进行“对折”,引导学生们发现其中的折痕,进而使学生们形象认知这条“对称轴”……进而使学生们在初步感知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含义的同时,能够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使其在学号本课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
四、引入生活内容,增强学生知识熟悉感
正所谓“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在开展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时,我们教师便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并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以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熟悉感”,使学生们能够在学好数学的基础上用好数学。
例如,在组织学生们学习《简单的统计(二)》这部分知识时,我将学生们最熟悉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们喜欢哪个季节就按“正”字的书写顺序在相应的季节下面画一笔,然后引导学生们根据黑板上的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先整理喜欢每个季节的人数,再填入相应的统计表中,再以“涂格子”的方法引导学生们进行统计图的制作,以在直观展示喜欢每个季节人数情况的过程中,使学生们能够体验数据的手机、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强化学生们数据整理、统计分析能力的同时,使其能够用条形统计图等相关统计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效促成其学习成就感的提升。
五、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引下强调组织学生们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进而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便也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过程中,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能够从中获得学习热情的激发、获得学习思维的启发、获得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引导学生们《圆锥》这一部分知识时,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我并没有直接进入教学主题,而是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力求各小组成员的数学学习能力都比较均衡,既有学习能力强的又有学习能力的差的,然后为各小组成员设置一样的问题:圆锥有什么特征?圆锥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圆锥的高在哪里?圆锥的高有几条……以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探究的模式来确定最终的答案,并进行组间交流,由教师做最后的讲解与总结。进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梳理课本知识重点,还能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使其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感受到自主参与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只注重对课本知识的讲解,更不能让学生们被动的学,而是要在新时期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同时,使学生们在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效率的提升、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使学生们在保持学习热情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获得身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别芝蓉.小学数学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探究[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2):136-136.
【2】李燕.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10):175-175.
【3】熊东方.关于小学数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思考[J].赤子,2018,(30):24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