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民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 743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效且具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是现阶段教师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教师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深受教师的喜爱,其中有效问题的情境被教师应用的最广泛。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学科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将问题的情境广泛的应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探索与解决问题,高效的掌握教学的内容,实现教学效率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教学策略
数学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认识能力有限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其中有效的途径之一。在教学时教师创设问题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阐述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问题的情境中获取更多的教学知识。同时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有效的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积极的投入,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创设探究性的问题的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很大一部分的动力是基于兴趣驱使的,对于新鲜的事物往往具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潜能。例如:在进行《时、分、秒》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播放了1分钟“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并带领学生在班级中进行了一分钟的耐力体验(单脚站立),学生体验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接着教师对学生提出:你们对一分钟又怎样的感受、对于一小时、一秒钟又有怎样的概念?接着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个钟表,并对学生讲解最长的针动一下就是一秒钟,同时让学生进行体验与感受。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数出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有多少个小格,大格和小格分别表示什么?学生数完后,并将钟表交予学生手中,让学生轮流拨一拨。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数钟表上的大、小格,进行钟表上时针、分针、秒针的指认。接着教师为学生写出几个时间点,让学生拨动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哪个数,说一说现在是什么时刻?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认出这个时刻的?怎样书写。教师同时安排学生分成两组分组,一组学生写出刻度,另一组的学生在表盘上,拨动刻度。教师创设探究性的问题,并让学生通过动手体验,并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探究的过程中高效的掌握教学的知识,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显著提高。
二、创设生活性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多是以生活中常见事物为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借助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数学的教学,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引出问题、思考问题,学生积极的参与,同时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渐积累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有效的做到了学以致用。例如:在进行《购物》一课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超市购物的情境,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如:衣服、玩具、零食等,并对学生说出:看到这些商品你们有没有强烈的购物欲望。学生给予肯定的答复,接着教师对学生说出:你们想要购买商品需要拿钱买是不是,但是你们需要先认识钱对不对?接着教师对学生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人民币上都有什么?人民币上的数字代表着什么。学生进行讨论后,教师给予知识的讲解。讲解完毕后教师为学生发放了一些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然后让学生演练超市购物的情境,几个学生选好商品后,进行结款时,“购物者”和“收银员”均将商品进行报价,并向教师和其他学生展示付款的金额,其他学生帮助核对结款和找零是否正确。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变得更直观易懂,有效的提升了知识的运用能力,高效的完成了教学的任务。
三、创设互动性的问题情境
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互动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能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进行《年、月、日》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一张2016年的挂历,让学生进行观看,教师为学生设置了问题:这一年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一个月中有多少天,把相同的天数的月罗列出来。教师为学生布置好任务后,让学生进行观看和总结。学生总结完毕后,鼓励学生在讲台中进行讲解,教师作为“学生”在台下听讲。学生在将台中将各个月份的进行了表格统计,并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同时学生根据自己通过自己父母讲过的歌谣:“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与其他学生分享,学生讲解完毕后。教师给予学生肯定。同时对学生提问:是不是每一年都是这样,接着教师为学生出示2014、2015年的挂历让学生观看并进行总结。采用这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课堂教学的氛围活跃有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总结,有效的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时,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有效的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促使学生积极的进行问题的探索,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后续的学习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慧娜.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8(10):106-110.
[2]鲁娇.提升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1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