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珍珍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同安小学
摘要: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深入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此,本文从“布置预习任务”“精心设计导入”“结合小组合作模式”“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改进评价方法”这几方面出发,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评价
数学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教师既要让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还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可能将重心放在了知识的灌输方面,导致小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提升得比较缓慢。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思考、探索,积极从多方面出发来运用有效的、新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摆脱应试教育过于单一与固化的教学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生动的记忆和深刻的理解,并且在不断的运用中保持数学学习的动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布置预习任务,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多,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习惯被动接受教师的灌输,从而难以得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此,只有让学生去主动学习数学,学生才能切实实现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既保证学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又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针对性,从而能够在之后的课堂上更好地和教师、其他同学进行互动,提高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圆”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进行预习。在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一定的预习任务,结合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任务,从而促使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去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利用一些课外材料去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对新课内容有一定的初步理解,同时学生也可以针对自己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从而在课堂上更加有针对性的听讲。此外,为了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检验,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书面预习作业,让学生交上来,这样可以很好地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监督、检验。同时,数学教师也可以根据全体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来分析学生的预习,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精心设计导入,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有效的导入,能强化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堂。但是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迫于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的压力,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导入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于导入的精心设计,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自己对于导入的态度,认识到导入的重要性,从而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习需要,为学生精心设计多样化的导入,进而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例如,在教学“圆”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生活化导入的角度出发,在课堂的一开始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降低图形知识的抽象性。具体地,在教学“圆”时,教师可以拿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如圆环、玩具车轮、圆形唱片等,还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圆的图片,如“操场跑道”“摩天轮”等,然后提问学生这些事物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说一说。由此,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课堂氛围。在这样的导入中,教师不但实现了生活化导入,还发挥了多媒体的有效作用。此外,除了生活化导入、多媒体导入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方式。可以说,导入的方式是十分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导入部分加强思考。
三、结合小组合作模式,给予学生学习空间
小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不能再以自己为中心,一味地枯燥地灌输知识,而是要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落实,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组合作的模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学生中间去,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互动,由此充分打造学生主体的课堂。
例如,还是以“圆”这节课的教学为例,在让学生进行了一定的预习并且进行了有效的导入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这节课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之前的预习情况来进行交流,同时教师也要通过一定的问题,如“把圆对折几次,有什么发现”“怎样比较不同大小的圆”等,让学生去加深理解。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小组中自主合作探究,并得出一定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学生中间进行巡视、监督,避免学生在小组中各干各的事或者说小话等。同时,针对学生的自主合作结果,教师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补充,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来提供一定的引导。
四、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不管在哪个阶段,学生能够主动学习都是基于一定的兴趣使然,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自愿加入到学习活动中,实现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在导入部分加强趣味性设计之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些因素。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情境学习方式,为学生开展数学情境教学活动,让学生培养出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也会自愿加入到学习活动中,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从而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活动,促使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在课堂上,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制作一个圆锥或者圆柱模型,看见哪个学生的制作过程最富创造性,最具创造力。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又如,在教学“百分数”知识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一定的生活化游戏,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在趣味性的游戏中加强知识的运用。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活动,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五、改进评价方法,促进有效教学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评价标准,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进行测评时,不能仅看所谓的“学习成绩”,更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本来就感受到了一定的升学压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注意评价的方式,很可能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例如,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需要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出发,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过程中所取得的进步,从而促使学生加以保持,也帮助学生树立一定的学习信心。同时,教师也要利用评价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加以针对性的改进。由此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评、互评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对自己与他人学习的了解,从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多方面进行策略和方法的创新、优化,切实促使学生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保证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玉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230+236.
[2]张红梅.让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N]. 发展导报,2017-12-22(031).
[3]葛利红.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