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理合卷模式下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 刘桂敏
[导读] 几年来,我国部分省市试点高考新模式—数学文理合卷考试

        刘桂敏
        
        深圳市光明区光明中学   广东 深圳  518107
        
        背景:几年来,我国部分省市试点高考新模式—数学文理合卷考试。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推进,广东省从2018年起对高一新生实施“3+1+2”模式,又称“3+6选3模式”。新高考改革方案最大的一个出发点是“以人为中心,不分文理科,让高中生有了更多的可选择性,比较人性化。但是,这种改革最大的困难是,文理数学一张试卷考试,一个班级上课。数学不分科该如何教?如何学?课后作业如何布置?本文重点探讨新高考模式下,普通高中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策略问题,愿与专家同行共同探讨学习。   
        摘要:我国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和考试一直以来都是分开文科、理科。教师教学采取“授课—随堂训练—课后作业”三步曲,文科、理科作业量和作业难度有较大的区别。改革后,文理数学基础和思维差异比较大的学生合班上课,那种题海大战的数学作业布置,已不能适应新高考模式下学生数学基础的要求,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课后作业设计若能切合学生文理合班上课的现实,结合学生的基础、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就会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作业之中,使更多的学生能跟上进度,从而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新高考模式;数学文理合卷 ; 课后作业设计
        新高考模式下,只有丰富课后作业的类型,把数学作业与学生的基础、兴趣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的,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课后作业应有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在上海、浙江学习新高考模式的体会和教学实践,谈谈新高考模式下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特点
        新高考模式下,数学课后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生的基础起点,以及对文理科的兴趣,强调从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具体说来,数学作业设计应突出以下特点:
        (一)层次性
        现在高中学生,文理不分科以后,数学基础是有很大差别的,至少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层次。我们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改变作业统一化和单一化的模式,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科组要建立“数学作业库”,编写“导学案”,提供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形式和难度,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作业质量和学习效率。
        (二)生活性
        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可以与学生的课外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例如:学习概率统计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组成调查小组,开展‘深圳市某街口通过车辆的情况分析’调查活动,并写出分析报告。这样的课后作业,涉及到多项训练,且富有生活性,让具有不同基础、不同方法、不同文科理科兴趣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
        (三)探究性
        探究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以至于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对于高中生而言,探究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过程。例如:我们设计了“你知道多面体欧拉定理是如何被发现的吗?”,“你手工可以帮老师作出几种多面体的教具吗?”等探究性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的欲望。
        二、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数学课后作业的具体形式
        学生常常把数学课后作业视为沉重的学习负担,这与数学作业设计不符合文理不分科后学生的基础、大量重复、缺少探究、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等有关。数学作业设计若能切合学生的基础、理解、情感、思维,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学生就会以更主动的姿态投入到作业中,数学素养自然就会得到培养和提升。

除了设计“为加强公式、定理的应用”必要的分层强化训练外,我们尝试的数学课后作业的补充形式还有:
        (一)实践型作业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抽象性强,需要通过实践才能解决的内容,有些实验操作在课堂上又受到条件限制,我们就设计了实践型的课后作业。如我们要测量“中间有障碍的两颗树之间的距离、底部不能到达的电视塔的高度”,采取什么办法?用了什么知识?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要观察、测量、绘图、计算、归类总结等,此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运用,丰富的情感得到了体验。实践型的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极好补充和延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创作型作业  
        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它可以是数学设计、模型制作、数学小论文等不同形式。我们尝试着把“数学周记”作为一种创作形式,让学生把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新思路、公式新的推导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每周记录分析,鼓励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产生的想法在周记中表达出来,特别提倡有创意的作品,如“立体几何中多面体摸型制作”等,学生们每周互相交流、互相评价、互相借鉴。在此过程中,他们通过阅读、思考、交流,体会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从而养成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数学素养自然会得到提升。
        (三)调查型作业
        现代社会,特征是信息化、开放性、创新性。为让学生大量地获取信息,我们把“社会调查”作为一种课后作业类型。调查的内容要与数学内容有关,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如“我市中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习成绩等次的相关性调查统计”、“高中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与人际交流关系的相关性调查”、“不同人群,使用什么套餐,手机话费更省钱”等,通过调查型的课后作业,把数学内容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们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数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四)探究型作业
        探究型作业,是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日常实际问题为载体,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对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并形成书面报告的一种作业类型。教师根据学习内容,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整理“研究材料”,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选取与数学应用有关的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如“银行利率变化对存款有何影响?”“分期付款买房子怎样付款最合算?”“高一某学生家长打算为孩子存款12万元以备上大学用,请你为他设计最优存款方案”等。探究类的课后作业,创设一个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们通过“课题研究”,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数学素养自然得到提升。
        学课后作业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必须在全新的高考模式下,研究如何消除或减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畏惧感,如何提高文科倾向的学生数学高考成绩,如何更好地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有目的的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让我们为新高考模式下高中文理合卷考试的试验成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2018年7月,贵州大学广东省名师培训心得.
        [2]2018年8月,上海浙江新高考模式学习考察心得.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5]杜文平.数学教学新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1(09).
        [6]钱源伟.基础教育改革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