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盼盼
江苏省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小学) 210001
摘要:问题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的钥匙,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到课堂中,开发自己的数学思维,实现自身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升。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问题情境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设。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途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将问题通过趣味化的设计,使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中进行探索和发现,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趣味、真实、生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数学领域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特征
1.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趣味性
小学生非常喜欢趣味化的学习内容,他们也非常喜欢在游戏中对知识进行探索。而问题情境能够给予学生一个“游戏闯关”的感受,将学生引入到趣味化的数学世界中,对其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加强烈的兴趣。
2.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启发性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不再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对知识进行讲解,而是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问题情境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启发,让学生能够实现自主思考,从而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
3.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挑战性
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具有强烈的成就感,从而能够从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变身成为一名探究者,能够对各种问题进行探索,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1.设置趣味情境,发现其中问题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设置趣味性的情境,鼓励学生深入到其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在情境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产生丰富的兴趣,我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情境:一个小白兔来拔胡萝卜,它的筐里有4根胡萝卜,它又拔了3根,一共有多少胡萝卜呢?学生通过计算,回答“7根”。我告诉学生,小兔子走着走着不小心掉下了2根胡萝卜,有的学生主动回答“框里有5根胡萝卜”。我说,大家赶紧帮助小兔子吧,它的妈妈让它带10根胡萝卜回家,那我们应该帮她拔多少根呢?学生经过计算,发现,我们需要帮小白兔再拔5根胡萝卜。在学生的帮助下,小白兔顺利地回到了家,完成了拔萝卜的任务,学生也替小白兔开心。在趣味化的情境中,学生能够对其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使学生具备了提取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更强烈的兴趣。
2.借助童话故事,解决其中问题
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听故事,在教师讲故事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会非常集中,并且能深入到故事中,和故事中的小主人公一起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童话故事,让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主人公存在的问题,使数学成为小主人公前进道路上的重要工具,顺利解决问题,使故事的结局更加圆满。
例如,在学习《比一比》的时候,我为学生讲了一个白雪公主的故事:白雪公主不小心走入到了森林中,她遇到了七个小矮人。小矮人的身高是1米,白雪公主的身高是1.5米,那么,白雪公主和小矮人谁比较高呢?学生经过分析,认为1.5比1大,因此白雪公主的身高比小矮人的身高要高。我又继续讲故事:白雪公主的歌声非常美,吸引了很多动物来聆听白雪公主的歌声,这个时候,跑来了一只小猪和一只小猴子,小猴子爬上了树,而小猪留在了地上,那么小猪和小猴子,谁站得比较高呢?学生经过对比给出答案:小猴子站得比较高。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也跟随着故事的进展,解决了故事中的各种数学问题,使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通过讲故事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从中对问题进行解决,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问题情境得到了良好的创设。
3.开展数学游戏,提高解题能力
很多学生都非常喜欢趣味化的游戏,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用心解决每一个问题,实现自身探究能力的发展。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问题情境更加生动,教师可以采用数学游戏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到游戏的过程中,来解答问题,从而使自己的探究能力实现提升。
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的时候,我为学生准备了很多形状的积木,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按照我出示的图片共同拼搭图形,率先完成的团队能够获得奖励。为了整个团队的荣誉,每名学生都兴奋地投入到了图形的拼搭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学生对于图形的相关知识进行了透彻的了解,并且对教师展示的图片进行细心观察,按照要求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任务。在游戏推进的过程中,图形的难度也会不断提升,团队在合作的过程中也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能够使游戏顺利完成,团队中的每名学生都对问题进行了快速的解决,使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游戏结束之后,我为拼搭积木最快、最正确的团队送上了奖状,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通过开展数学游戏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游戏之中不断挑战自己,结合自己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将其应用到问题解答中,从而使学生的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进一步的提升。
4.开展社会实践,融入生活情境
在生活之中也有很多数学问题,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比较少,他们很难将生活中的事物转换成为数学语言,也无法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将自己的数学思维应用到生活问题中,从而实现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表内乘法》的时候,我让学生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对生活中的数学进行发现,并且将自己观察到的生活中的乘法编写成为一道应用题目,并写出解答步骤。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在生活中进行了思考。有的学生发现,当他吃饭的时候,发现妈妈煮了鹌鹑蛋,并且分给家中的每一个人,于是,学生将其设计成为了应用题:妈妈将鹌鹑蛋分给了三个人,每个人的碗中都有4个鹌鹑蛋,请问,妈妈一共煮了多少鹌鹑蛋?并且,他写出了解答步骤:3×4=12(个)。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他将自己设计的生活应用题在全班进行了分享,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赞扬。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的方法,能够将数学问题情境引入到生活中,使学生具备主动发现数学知识的眼睛,从而能够在生活中主动对生活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索,达到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也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一种积极地探索,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参考,充分激发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创新和探究意识。一方面,创设问题情境能加速实现教学知识与情境的交融,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把关注点从发现问题转移到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上,从而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小学数学学习活动当中。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对问题情境进行有效创设,使小学数学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静.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85.
[2]宋玲.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105.
[3]黄勇.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J].华夏教师,2018(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