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涂万强
[导读]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涂万强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中学校,四川 成都 610000 )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课堂教学也迎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改中重点强调了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性,要求广大教师将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高中物理学科知识点庞杂,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就很困难,更不用说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了,这无疑又给教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概述如何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物理知识过程中物理素养得到锻炼和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研究
        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快速进步与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一提出,广大教师们就进行了深入学习与研究,希望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中以此促进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的过程中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进一步提升。进入高中以后,物理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同样也是他们最为畏惧的学科之一,因此激趣和提升效率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当核心素养提出以后,高中物理教师在注重兴趣的培养和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将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当做一个重要的任务,并且结合实践提出了很多高效的教学策略。当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提升以后,物理学习效率以及学习兴趣也随之升高,真正做到了良性循环。
        一、情境化教学,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
        所谓情境化教学,其实就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展开基础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能够将学科知识融入情境中,促使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主动与情境联系到一起,进而高效地获取知识。物理观念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效率不断提升的观念,也是帮助学生物理思维形成的前提,因此物理教师十分注重物理观念的培养。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尝试将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促使学生在情境化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物理观念,并应用物理观念指导学习。
        例如,学生在学习“简谐运动”内容时,高中物理教师一上课便拿出一个挂有小球的弹簧上下运动,并出问题:“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小球会来回运动吗?”有学生立即表示是弹簧的作用。教师随之又拿出一个挂有细线的小球进行左右运动,继续问道:“小球在做什么运动”学生立即进行回答。随后,教师又拿出一钢尺在桌面上伸出一段距离后进行用力按压一端促使学生观察到钢尺在来回运动。在几种运动演示过后,教师又鼓励学生进行总结与概括并抽象出“简谐运动”的概念,促使学生了解到“简谐运动是最基本的振动”,并对深入探究简谐运动产生兴趣。在学生感兴趣后,教师逐步将“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简谐运动的特征”等知识点讲解出来,促使学生高效掌握简谐运动知识。在情境化的物理课堂中,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逐渐高涨,运动观念也由此形成,为指导他们后续学习其他物理知识点奠定了基础。
        二、问题化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思维
        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学生们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及能力的培养受到了教师们的高度重视。科学思维是物理学科中一大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同时还是物理核心素养中重要的一种素养。问题教学法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什么,还能够引导他们思考应用什么方法学习以及为什么学习,是一种启发学生思维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当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中实现了问题化教学以后,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升,科学思维水平也随之升高,为其后续深度研究和学习物理知识打下了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自感 日光灯”内容时,高中物理教师一上课先提出问题:“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楞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在学生思考和回忆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将研究感性电流产生的条件的实验图片展示出来,继续提问道:“改变小线圈的电流大小后,大线圈就能产生感应电流,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立即将“磁场变化”、“磁通量变化”引起的“电流变化”表述出来,为后面引出“自感现象”打基础。

在讲解“自感现象”内容时,教师将实验视频呈现出来,促使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思考“一个灯泡立即变亮,另外一个灯泡逐渐变亮”的原因,进而逐步认识到“自感电动势能够阻碍导体中原来的电流变化”,为深度研究自感现象和自感电动势做好了准备。在问题化的物理课堂环境中,学生们喜欢动脑思考与研究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也构建了科学思维。
        三、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在传统课堂中,很多教师都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按照课本内容一一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学会了“应试”,但是能力却未提高。新时期,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成为了重点之一,是教师们在进行基础知识传授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之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实现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不断提升。当高中物理在课堂中通过探究方法开展物理教学活动时,学生们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升,不仅能够自主探究出物理知识点,探究能力以及思维水平也随之升高。
        例如,学生在学习“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内容时,高中物理教师先带领学生回忆了之前学习的感应电流的知识点,并且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分别在磁极间左右、上下运动时电流的变化情况”。对此实验,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很高,并且通过观看电流计指针的摆动情况,自主得出“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才会产生感应电流。后面,教师又组织学生模仿法拉第的实验一起探究了“导体并没有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却在闭合电路中出现了感应电流”的实验,促使学生分别认真观察“开关闭合瞬间”、“电流稳定后”、“开关断开瞬间”、“滑片在快速或者缓慢运动”等过程中电流计指针的变化,并自主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思维水平以及科学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四、信息化教学,增强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
        当今社会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社会,不管是人们的学习还是生活都实现了信息化,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当课堂教学实现了信息化以后,课本中枯燥的知识点变得形象生动了,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变得高涨起来。物理学科知识具有先进的特点,因此教师们可以应用信息化的手段展开教学活动,在实现教学信息化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科学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为指导以后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传感器”内容时,高中物理教师一上课先通过多媒体先将人们通过酒店的旋转门时门自动打开的视频呈现出来,鼓励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随后,教师还利用多媒体将生活中常见到的人们使用“声控开关”、“小度音箱”等视频呈现出来,并由此引出“传感器”的概念,促使学生思考“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学生的兴致调动起来后,教师又借助多媒体将传感器的结构框图以及敏感元件和处理电路等知识点概述出来。为了增强学生对“敏感元件的原理”的了解,教师还利用多媒体将半导体热敏电路的热敏特性探究实验播放出来,促使学生通过观察温度变化过程中热敏元件是怎样将非电学量变成电学量的。在学习了相关传感器以后,学生们能够例举出更多的生活中的传感器,也能够说出其中的道理,同时还将能够将知识传播给周围的朋友和家人。在信息技术辅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升高。
        一言以蔽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是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提出的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将实际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特点融合到一起,应用高效的教学手段展开基础知识教学,促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基础之上物理观念、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等核心素养进一步升华。
        参考文献:
        [1]饶正祥. 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J]. 魅力中国, 2017, 000(025):104.
        [2]柴凌燕. 试析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创新[J].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2019(Z1).
        [3]唐纯德. 浅析核心素养为指向的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8, 000(008):8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