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德波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桃林镇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与小学阶段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只是刚开始进行学习,并且那个时候所学习的内容在难度级别上来讲算是比较简单的,而且大部分内容也不需要太强的思维逻辑能力,总体来说需要学生进行记忆的部分要比需要理解的部分要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所遇到的题目和书本上的例题基本上都是同一个框架,但是到了初中对于同一个知识点的考察会采用多种类型的题目,需要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多加思考。
关键字:解题能力;初中数学;基础知识;错题反思;端正态度;总结思路
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于某一些知识点的学习也比之前更加深入,所以思考的角度也更加多面化同时也意味着在进行考察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方式可以选择,但是所有要学习的内容还是有限的,只要学生能够注重自己平时做过的练习题,从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一套解题方法,对学生之后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的。笔者在本文中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解题能力这一问题提出了几条方法,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
一、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有很多学生都经历过自己在课本上学习的是天上有几个月亮,但是到了试卷上做题的时候就变成了问天上有多少星星,感觉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时候明明感觉很简单,但是每次一到了做题的时候就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了,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熟练,在课堂上是因为有教师的引导,学生跟着教师所讲解的思路进行梳理,但是在没有教师的引导时,学生如果能够自己将整个思路整理一遍仍旧能够理解才是真正掌握了。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这一部分内容时,在这一节课上主要学习的是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有理数是一个新学的感念,但是之前我们都学习过整数的加减法并且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根据学习深度的加深增加许多所谓的公理和定理,这些内容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学习他们的证明方法,但是教师也会告诉学生这些内容在解题的过程中是可以直接使用的,不需要在试卷上写上证明过程,所以就有部分学生直接对最后的结论进行记忆,虽然直接记忆结论可以在解题的时候直接使用减少时间,但是会增加记忆负担,而且中间没有先后因果关系如果记忆出现了偏差也无法进行验证,所以教师应该建议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数学中的大部分公式和定理都可以由这些基础知识推理得出,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选择性的记忆剩下的在需要的时候稍加推理就可以得到了。
二、经常进行错题反思
学生在进行题目联系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出错的,只不过区别在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出错较少,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出错较多,其实做错题目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相反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不要惧怕出错,要学会从自己做错的题目中找到出错的原因并争取在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题目时不会继续犯同样的错误。
例如,在学习“整式的加减”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容易在整式中合并同类项的时候出现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做错的每一道题目都可以表现出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许是因为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或许是因为学生在进行解题的时候没有认真对待,也或许是因为学生在一开始就用错了方法,这些问题在平时的练习题中暴露出来远远要比在考试的试卷上出错要好,而且这些问题越早暴露出来就能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克服和改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反思的习惯,对于学生的错题要能够找到真正的错误根源并且寻找解决办法,争取下一次再遇到同样类别题目能够避免这些错误的出现,千万不能觉得出错了就算了继续做下一套题,这样的话做再多的题目都于事无补,对于学生本身的学习不会起到一点作用。
三、端正学生做题态度
有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都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有些学生比较聪明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也比较强,所以对于这一类学生而言大部分内容都是没有难度的,所以在进行平时的练习时,有些这一类别的学生就不屑于写或者马马虎虎的在脑海中过一遍流程就觉得这些题目自己都已经会了,就没有必要在这上面继续浪费时间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在考试中本来难度级别不高的题目这些学生却因为一些小问题而没有拿到满分,一下子就被别人拉开了差距,有些学生的理解能力没有那么强,对于许多题目不经过思考就直接查看答案和解析,最后越来越没有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布置了习题之后就应该提醒学生要认真对待,其实越是在平常的练习题中才越是应该端正学生的态度,因为平常的练习题其实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考察的角度也更加全面,这就要求学生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钻研的足够透彻,而且解题不只是要得到最终的正确答案,重要的是要找到一种最为简便的解题方法,因为在考试的过程中是有时间限制的,学生在解题的时候节省更多的时间就可以给检查留有更多的空间,并且平常写练习题的时候是有非常充足的时间的,学生对于自己不会的题目也不要马上就看答案,要先尝试着自己探索,实在没有一点思路的时候可以先看一遍答案,然后盖住答案自己在独立进行解答,否则就会被答案限制自己的想法,也会降低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注重总结解题思路
数学的题目虽然可以转变成不同的形式,但是总体的类别也就只有那么多,而且许多题目虽然看起来不同但是主要内容还是一样的,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别人或者答案上所给出的解题方法,分析别人的解题方法和自己的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中提取出共通的地方,把这些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成固定的解题思路,在之后的做题过程中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就可以套用合适的解题方法,这样即可以快速的解出正确答案节约大量的时间,也能够避免学生在遇到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不知道第一步该怎么办,然后直接被打乱了所有的计划从而乱了阵脚,之后就越来越着急更加没有头绪了。
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一部分内容时,对于同一道题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需找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题目练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学生能够见识到各种各样的题型和考察方法,在经过这些题目的练习之后能够掌握大部分题目的解题方法,如果学生只是闷着头单纯的做题而不知道积累自己做题的经验总结做题的规律那就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在做题的时候不同的题型都有不同的套路,而这些套路在做过几道相似的题目之后就能够发现,对于有些题目有好几个切入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都能够得到最终的正确答案,但是往往都会存在一个最简做法,而且即使是一个复杂度比较高的题目,可能这样的题目大多数学生都不能拿到满分,但是套用一定的模式就能够拿到差不多百分之七八十的分数。
总而言之,数学这一个科目的学习而言,想要提高成绩就要通过做大量的习题来巩固自己在课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而且对于有些内容而言,可能单纯的听教师进行讲解或者是钻研课本都无法真正的理解,但是通过套入题目就能够立马明白,但是并不是说做足够多的题目就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数学方面的题目是永远的做不完的,在做题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而不是盲目的解题,要寻找每个题目中的规律,掌握自己做过的每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曹妃远.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5)
[2]纽曼曼.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