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石安荣
[导读] 本文立足于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石安荣
        重庆市大足区双路中学 重庆 大足区 400900

        摘要:本文立足于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从应用于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应用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应用于课下,促进深入学习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准备;课堂效率;深入学习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快速推进。这既表现在硬件设施方面,即大多数学校都有了高速的宽带网络和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也表现在软件和资源方面,即在如今,现代的教育资源和多样化软件平台逐渐流行。在这样的情况下,构建更加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数学是初中的重要学科,而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也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混合教学的模式。
        一、应用于课前,做好教学准备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课前的准备对课堂教学效率有着巨大的影响。而在现代,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探究式教学也成为了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对于课前的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对于提高课前准备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就教师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前,提高课前准备的效果。
        (一)利用微课教学,提高预习效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的预习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在现代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式课堂成为了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相比其他学科,数学递进性较强,更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前置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的微课,也让学生的预习变得更加方便。故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微课预习,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
        例如在“平方根”这一节,教师就可以以翻转课堂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送前置学习的微课,其中既包括本节课所教学内容的预习微课,也包括前置知识的复习微课。而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微课进行学习。这样,通过课前的微课教学,教师让学生有效掌握了前置知识,为高效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智慧课堂,进行数据分析
        在如今,评价、创新等高阶思维取代低阶思维的培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而这也使得单一知识点所花费的时间更多,故突出教学重点相当重要。智慧课堂是新的师生交流的途径,相比传统的学业数据收集方法,其不仅花费时间更短,能大幅度节省时间成本,还有效减少了教师认识的主观性,这对于教师更加充分认识学生学习情况,确定教学重点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应用智慧课堂,进行学业数据分析。
        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在课前的预习环节,除了微课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智慧课堂软件向学生发送相应的前置性练习题。而利用数据收集分析功能,教师发现学生在“勾股定理的应用”方面错误率较高,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增加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间。这样,利用智慧课堂,教师进行了更加合理的数据分析,确定了教学重点,让课堂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应用于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战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效率。作为一种与多个领域有交叉的技术,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多样的素材和教学方法,这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引入多样素材,创建合理导入情景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相比其他学科,数学难度较高,如果能从一开始就有效激发学生兴趣,那么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都会出现巨大的提高。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多样的素材获取渠道,而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法无论是在形式上来说,还是从内容上来说,都更加具有吸引力。

故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导入素材,以更好地导入情景。
        例如在“几何图形”这一点,在正式的教学之前,教师即可以以实景微课进行导学。在这一微课的录制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展现生活中的情景,而每有一个代表性几何图形出现,教师都可以用红色的方框将其标注出来。而在播放完毕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正式的知识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发现学生主动性更高。这样,通过信息技术导学,教师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
        (二)构建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充分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程度,教师不仅需要做到课前有效激趣,也需要构建合适的教学活动。游戏教学法是以游戏为具体情景的教学方法,其在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信息技术的利用则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游戏的种类,让游戏教学法的开展变得更加便利。故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构建数学游戏,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的学习。
        例如在“整式的加减”这一节,在基本知识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开展数学游戏。数学游戏为二人一组,白板上方展示算式,答案以气泡的形式缓缓落下,能在气泡消失之前回答出正确答案的学生即可以积一分,最终积分多的获得胜利。而相比传统的练习方法,在这一游戏中,学生很明显参与度更高。这样,通过信息技术,教师构建游戏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度,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应用于课下,促进深入学习
        课后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巩固学生知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教学中,课后作业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形式单一,内容重复度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新的作业形式,对于减负提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后,以有效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一)利用手机软件,布置分层作业
        受学习、成长经历影响,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水平,而向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落实分层教学的理念对于减负提质,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线上的分层题库,这对于分层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故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利用手机软件,合理布置分层作业。
        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智学网”布置数学作业。其中,题目总体分为五个难度。在实际的作业完成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学习成绩一般的基础组完成前两个难度的题目,提高组完成前三个难度的题目,而优秀组则全部完成。这样,通过手机软件,教师更好地布置了分层作业,做到减负提质,提高了学生课后学习的效率。
        (二)利用移动社交,促进小组合作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现代的教学中,小组合作是相当重要的一种方法。但在过去,小组合作受到空间限制,只在课上使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沟通交流方式,这对于将小组合作拓展到课下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这也就需要教师布置合作作业,充分应用移动社交,更好地丰富作业的种类的形式。
        例如在“数据分析”这一知识中,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实践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本区域居民的年龄。这一作业实践量较大,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则可以利用QQ、微信等线上平台进行交流,这对于学生按时完成实践作业,提高学生课下学习的效率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即需要将信息技术提供的新素材、新方法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多个阶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闫霞霞.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数学差异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2]曲歌.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3]刘运萍.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