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邱春亮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邱春亮
        江西省铜鼓中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并且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最大帮助和培养,充分尊重学生思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这样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综合水平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策略
        数学一直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由于数学知识点大多都比较抽象,如果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逐渐从心里开始排斥数学,这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对学生展开科学高效的教学,并且又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教育和指导。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实现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在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让学生准确的掌握知识点的一些内在联系,通过反复的过程能够逐渐培养起学生系统的科学思维。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会展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要充分认识到每个独立个体的具体特点,这样既能保证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重点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视野进行不断的拓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环境对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教学过程中,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只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传统的课堂教学效率之所以较低,与教学氛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采用灌输式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时候都十分依赖教师,遇到一些问题时也不会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和解决,就等着教师进行讲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会下降,创造性思维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将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以此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形成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是要具备质疑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比较依赖教师,教师教授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很少会有学生去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更不用说对一些内容进行质疑。这样会严重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此,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切入点,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根据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期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并且记录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的进行质疑,逐渐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
        (三)应用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发散思维的培养上,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发散思维后,才能更好的形成创造性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不由自主的就会形成发散思维,并且积极主动的对知识点进行探索,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提高。当学生在学习集合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大量开放性的问题。由于数学的很多知识点都较为抽象,尤其是在对一些定义和内涵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如果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不仅无法进行理解,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教师可以根据集合的定义特点来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东西具有集合的性质?这一问题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正因为其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当学生在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可能会认为:河水中的每一滴水都是一个集合,草坪上的每一棵草都是一个集合。虽然这样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够让思维得到有效的发散,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及时纠正,将学生的思维放在正确的轨道上,进而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不断落实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由于所接受的教育和家庭环境不同,因此所呈现出的学习能力也不同。在对高中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落实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案。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方案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时都是针对全体学生,并没有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考虑,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应接不暇,很难做到一视同仁,只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对于学习能力较强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在这样的模式下,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则无法跟上大家的学习节奏,这样会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教师应该采用分层式的教学模式,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核心,把课堂变得更具开放性,这样能够有效扩大学生的进步空间,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现在的学习生活。
当学生在学习空间几何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可以将一些三视图以立体的方式来向学生进行展现,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三视图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教师在设置习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设置,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学生简单的对三视图进行绘画;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则可以让学生根据拆开后的几何体形状找到对应的原图形。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照顾到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充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样能够更加快速的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红建.浅谈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1):119-120.
[2]关明.浅谈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才智,2019(24):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