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 杨晓琼
[导读] 数学是一门极其考验学习者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科目,

        杨晓琼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实验小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极其考验学习者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科目,小学生的思维极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考试是对当前阶段所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考察,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过度重视成绩,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进而阻碍其学习上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要帮助其合理调节情绪。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高考试成绩;提高知识掌握程度;丰富教学方式;做好预习与复习;端正考试心态;优化考试习惯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端,很多学生需要改变一些自家庭中带来的不利于学习活动的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并正确处理学习与生活的关系。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考试是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对自己清楚认知的重要方式。要提高考试成绩,让学生努力学习掌握知识是一个方面,让学生掌握考试方法也同样十分重要。笔者结合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针对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提出五点思考,希望能与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一起探讨。
        一、提高知识掌握程度
        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考试成绩密切相关,如果一道题完全掌握,不会出现做不对的情况,正如同“1+1=2”一样,因此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与精度十分重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当今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将学习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通过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回忆学习习惯的培养,实现学习观念的转变。主动与被动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对学生学习成绩带来的影响却是指数型的,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十分重要。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章节时,在学生做好整十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后,其运算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于是我开展小组出题活动,每一个组都要出一份单元测试题试卷,将自己认为比较难的计算题及答案各准备一份。我发现,学生感到困难的题目往往是被减数的个位比减数的个位要小的情况,因为需要向十位借一。只有学生才最了解学生,通过这套试卷,每一个学生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并通过练习克服了这一知识掌握的难点,在考试时,这方面的题目错误率大大降低。
        二、丰富教学方式
        提高学习成绩,学生的主观意识转变固然重要,但客观教学条件也必须提高,只有达到师生默契配合,才能实现教学相长。长时间处在一个环境或节奏中,难免会使得学生感到厌烦,因此通过改变教学节奏,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可以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主题的带入,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提高课堂互动性,通过小组教学或提问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以分层教学为思想指引,为每一位学生制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进而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乘法作为加法的高级运算,需要学生勤加练习,在熟背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多;练习,进而彻底掌握。在课堂开始时,我为学生引入情景,“森林里的小兔子开了一家便利店,小猴子想要买五根香蕉,一根香蕉三角钱,一共需要多少钱呢?”学生开始尝试用竖式加法进行计算,因过程繁琐反而更难得出结果,我继续深入,“接下来我会给大家拿出一个宝物,可以更快的计算哦。”使用PPT播放了99乘法表,学生对照3和5很快得出了结果,“接下来大家就要把这个宝物变成自己的东西哦,快快记住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激发,数学学习热情也变得高涨。


        三、做好预习与复习
        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是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法。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是由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有机组成的,课堂所学内容需要通过课前预习进行初步的尝试了解,也需要课后的复习进行巩固。无论是预习还是复习,都应当讲求一定的策略方法,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尝试模仿教师的讲课节奏与方法,以教师的课程讲解作为目标,可以避免在不重要的位置浪费时间,进而提高预习效率,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时间的缩短,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好的保护作用。复习过程要根据自己实际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利用好微课视频可以更快的提高考试成绩。
        例如,在学习完“有余数的除法”后,除法相比于乘法来说更具难度,因此要及时做好复习工作,教师为学生留的作业往往具有普遍性,学生之间可能会进行传阅而抄袭答案,所以我向学生家长寻求帮助,为学生出几道有余数的除法算题,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学生的成长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三者共同配合努力的结果,在练习过程中,许多家长向我反应,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小数点的标注位置、余数的记录,我会将这些情况进行逐一记录,在课堂上再与学生进行沟通讨论,在课堂练习过程中着重进行出题,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端正考试心态
        考试不仅仅是考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是考验学生的应试心态,小学生由于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很难在考试中有稳定的心态和强大的应对能力,因此培养考试心态对学生成绩的提高十分重要。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内向的学生往往更容易紧张焦虑,在课堂回答提问时往往支支吾吾,很难做到声音洪亮,遇到这类学生,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安慰与充分的耐心,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始终给他以眼神鼓励,尽量不要打断他的回答,在课后也要有意识的给这类学生多沟通,舒缓他们的紧张情绪,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另外,经常性的安排考试也是帮助培养考试心态的重要方法,原因在于人的心理会对经常见到的事物逐渐适应,彻底适应后便会放平心态,进而提升考试成绩。
        例如,在公布考试消息时,一些学生心态发生了变化,伴随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出现,总是在想考砸了怎么办,这时我会对这些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们知道考试只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过程,与运气无关也不必太过重视。同时让他们明白,每个学生考试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也可以因为失误考得不好,但即便是没考好也要学会原谅自己,让他们知道,允许自己失败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
        五、优化考试习惯
        考试是一门学习,题量、题型、时间等一系列因素共同组成了考试,在考试过程中有些学生因为之前养成的不良考试习惯,使得考试效率大大降低。有些学生遇到自认为很难解决的题目,可能会钻牛角尖,这时候教师应当指导他们暂时放过“拦路虎”,在解决其他题目之后,回头集中精力攻克,避免耽搁时间把能做的题都没做,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情况;另一方面,有些题目可以通过改变解题思路的方法更快的找到答案,可以尝试并总结规律。
        例如,在每次考试后,我会带领学生进行考试过程的回忆,考试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难题与拦路虎,是否按照自己的习惯将他们合理的解决了,如果没有解决的话是否做到将其他题目全部完成了?对自己做过的事及时进行总结,可以有效提高做事的成功率,小学教学过程中相比于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是生活习惯,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是学生主观学习与教学客观努力的高度融合,也是知识牢固掌握与考试良好习惯养成的高度统一,需要师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宋蓉蓉.“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6(10)
        [2]杨学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思考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