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之德育教育初探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李曙光 王咏
[导读] 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李曙光   王咏
        湖北省南漳县城关镇殷庄中心小学    湖北    襄阳    441500
        摘要: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塑造品质,养正习惯,学会生活,懂得做人。从教学目标中可以看出,与其他学科侧重知识与及技能,过程与方法不同的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更为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本学科独有的特征,也是经常被忽视的地方,亟需改善。基于此,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尝试探究学科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途径;德育教育
        什么是德育教育?广义的德育教育指的是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教育因为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继承性等特征,因此需要通过学习与践行继承下去,形成家风、社会共识、民族精神。学校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与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自然而然地肩负起了德育教育的重任并借助道德与法治课程集中传授,目标明确,时间充足,效果突出,值得肯定。笔者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自然知道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履行自身职责,为践行这一目标而努力,多番探究后,终有所获,如下所示:
        一、重视德育教育
        部分任课教师,包括道德与法治任课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单单满足于知识的传递,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环节,不仅违背了学科本质特征,还容易养成学生自私自利,偏激的性格,危害自己及社会。为此笔者将德育教育提上了日程,旨在让学生体会多种情感,塑造品质,健全人格。
        如,在学习《弘扬优秀家风》这一课内容时,传授并引导学生学习并践行家风是本课的教学任务之一,这是笔者花费时间做课前准备工作的成果,是笔者重视德育教育的表现。当然,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笔者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将教学目标落实到了实处,包括家风家训故事大会、影视剧鉴赏活动,师生探究会,亲子活动等等,形式多样,数量丰富,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值得肯定。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做好了课前准备工作,制定了实施计划,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旨在稳步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二、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重在日常,因此强制学生背诵、记忆,侧重理论知识讲解的行为都不可取,当然,集中教学,突击检查的做法也是不对的,为此笔者建议教师们应该将功夫下到日常,除了课上时间外,课下时间也可以利用,借助生活实例、时事政治、突发事件等借机教育学生,“指点”学生,引导学生,不仅能提升教与学的效率,还能建立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生活、学习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中。
        如,在学习《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这一课内容时,笔者不仅充分利用课上时间帮助学生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还利用课下时间引导学生、监督学生,看一看他们有没有将理论落实到实处,是不是真的提升了自身的素养。其实,德育教育内涵丰富,道德与法治教材篇幅有限,无法涵盖所有的知识,还需要教师们做好课外拓展工作,引进一些教材中没有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事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但重视德育教育,还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渗透德育教育,使用一切条件创造德育教育教学环境,旨在将教育渗透到日常,从点滴处提升学生的素养。
        三、践行德育教育
        实践是理论的结果,理论指引着实践,因此当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德育知识时,还需要有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通过实践验证学生所学的知识,做到知行合一,为此笔者除了进行理论课的传授外,还为学生们创造了各种实践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获得真正地提升。
        如,在学习《我参与我奉献》这一课内容时,学会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平等友善;明确自身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是本课的教学任务,为了践行上述教学目标,笔者不仅列举了几个生活实例,包括教室卫生大家共同维持;运动会上互相帮助,取得了好的成绩;愿意与新转学的同学成为好朋友;帮助教师擦黑板、收作业;参与救灾捐款活动;担任社区志愿者等等,这些事情发生在学生自身或认识的人身上,因此能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会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大家印象深刻。当然,除了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笔者还会创造机会让大家去奉献自己,包括担任交通指挥员、学校纪律委员、家庭小助手等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担负起自身的重任,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成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对家庭、学校、社会有贡献的好学生。
        综上,新时代,新气象,德育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并想法设法将其落实到实处,作为德育教育的集中地——道德与法治学科,自然备受瞩目,地位上升。笔者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已经感受到了学科在新时代被赋予的地位以及价值,并勇担重任,想法设法将德育教育进行到底,如上所示,以期能为教师同仁们提供借鉴,为教育教学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嘉婕.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有效性探究[J].成才之路,2017(16).
        [2]赵启卓.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浅析[J].学周刊,2015(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