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斌
吉林省和龙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1335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管理改革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小学阶段接受的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亟需加强,因此需要老师的认真教育和指导。特别是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为学生营造舒适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管理;模式探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社会对小学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为了提高小学教育质量,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小学教育管理主要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对师生进行管理,从而在课程中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最终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当前,社会经济和文化水平正在迅速发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并进一步探索相对应的管理措施。
一、转变管理理念,注重综合发展
在教学管理改革方面,在课程正式开展之前,首先需要能够对于现阶段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最重要的是,教职员工必须改变其转变观念,只有管理者的管理观念正确且具有创新性才能实现在教育层面的有效管理。之后,学校必须组织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应该注意新教师的心理状况,并帮助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教学规则,以积累教学经验。这样能够实现学生在现阶段下的有效成长,尊重每个学生的进步,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发展进行有效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优化教学环境,实现学生整体能力水平的发展。
例如,当前的传统教育管理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阶段下的管理需求,因此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发展状况探索合适的基础教育和教育管理方法。首先教师需要改善自身的教学管理理念。多媒体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向学生展示更加多样化的教育信息,并可以指导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其次,在教学和考试中也应注意学生的实践技能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通常对学生来说更深,更容易发现问题,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小学教育教授不应仅限于课堂,而应在课本之外进行更多的户外活动,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并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简而言之,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教育管理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的。
二、合理安排教学,实现家校联合
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新课程改革将持续进行,这将会让课程的开展变得更加全面,因为教师需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同时实现自身教学理念的持续化深入发展。这样还使学生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为了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同时教师也需要能够注意到,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是需要营造出一个整体的氛围,所以教师在课程中需要能够强化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实现家校联动,以此优化教育管理质量。
例如,学生的教育管理不能由学校单方面进行,即使学生离开家人并开始进入学校进行学习,但是陪伴学生时间最长的依旧是家人,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同样重要。因此,家长及时与学校沟通并就教育理念达成共识非常重要。因此,学校必须积极开展与学生家长的接触活动,使他们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管理。同时教师也需要能够主动联系学生家长,以便他们可以回家指导他们的教育。教育管理始终是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双方才能共同承担起学生教育的责任。这不仅可以作为相互监督,而且还可以通过发现对方的问题来改善和改进教育和教学管理方法。
三、提升整体素质,落实有效管理
教师是与学生直接联系的知识传播者和启蒙者。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的发展。因此,需要能够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提高小学教师的录取标准,致力于培养优质的教学人才,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特别是,学校联合进行定期的教师学习和交流,创新教学方法,进行自我检讨和自我发展,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以便教师能够深入发现学生自身的问题并不断改进。结合多方的共同努力,组成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例如,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初等教育改革时,必须注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组织教师,可以交流自身教育经验并进行定期的教师培训活动。采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教学,倾听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教学问题,并着重进行问题的解决。小学生虽然较为顽皮,但老师必须改变沟通方式,以免学生因恐惧而失去学习兴趣。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必须与他们进行沟通以了解问题的原因,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并发挥个人吸引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为学生营造舒适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朝术.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 (12):00252-00252.?
[2]饶升桥.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改革[J].基础教育论坛,2015 (4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