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刘茜
[导读]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界的运用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种种漏洞

        刘茜
        安徽省桐城市同安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讲解可有效打破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进而促使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美术能力。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教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为美术课堂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信息技术;方法策略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界的运用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种种漏洞,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料的搜索,以及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有效地与美术知识内容相贴合,顺应当前素质教学理念下与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需求,促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汲取美术知识,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美术潜能,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具备一定美术赏析能力与美术素养。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帮助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更能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有所进步。
一、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受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与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中心,自行制定教学方案,以知识灌输式的教学理念不断为学生进行理论灌输,具体表现为教师在讲台上利用板书等形式为学生授课,学生则在讲台下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力,教育学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进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久而久之甚至会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不利于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形式,可以通过海量的互联网资源为学生轻松搜集有用的信息,并将其与实际教材内容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进而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受自身性格特点影响,学生对于新事物的看法常常基于自身主观思想,这就表明小学生更容易被生动、有趣的内容所吸引。而在传统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只利用理论知识讲解的形式为学生传授美术技巧,而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讲解是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课堂的氛围也变得同样枯燥,同时,受限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及时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丰富的美术能力为学生进行绘画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也无法有效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的学习到相应的美术技巧,进而严重阻碍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无法保证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然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授课的形式可极大程度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简短的时间为学生搜集互联网资源,从中找出能够贴合实际教材内容的美术作品等,并在课堂教学阶段展现给学生,从而有效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集中在课堂当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策略
(一)导入创新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若想切实保证教师的教学效率,其重要途径之一便是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而在现阶段美术教学过程中,枯燥的教学手段是无法达成这一要求的,而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便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导入有趣的课堂主题内容,利用生动有趣的主题内容进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继而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其教学形式更能有效顺应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及爱好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及掌握,教师便能够以此为基础编排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触动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准大致的思路与方向,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同时,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在学生掌握牢靠的基础知识后为学生搜集更多的课外知识,不断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视野,使学生汲取更多的美术知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不断创新新的美术课题,不断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若想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单单靠课前教师的一句“同学们,今天我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创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搜集有关内容,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帮助学生增长自身创新意识。
(二)提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群体中,小学生由于其自身年龄较小,身心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于世界的认知程度也不比成年人,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时常会出现对于人物面部表情进行夸张化的创作手法,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大脑思维能力较为灵活,如果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动态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亲身目睹人物的表情变化的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贴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便可以利用美术制作软件为学生生成相应的图像内容。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搜集相关的作品,使学生对其创作手法进行区分,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大脑的想象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水平。
(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海量的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为自己的美术备课过程增添更多丰富有趣的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浏览一些相关的帖子及网站,搜集更新更为全面的美术作品,使自身的教学内容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并利用互联网交流平台分享给学生,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受到美术作品的熏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利用这些美术作品还可以为学生的预习及复习提供必要的资源,充分提高学生的美术赏析能力。
        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四季的色彩》这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搜集有关的作品,比如,布留洛夫的《春》、萨符拉索夫《有橡树的夏日风景》等等,利用海量的互联网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足不出户便能够欣赏到全球各地的美术作品,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美术课程作为当前最为贴合素质教育理念的艺术科目,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能力。因此,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当重视美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作为,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总结教学经验,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学生构建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为学生今后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招圣.运用信息技术点亮小学美术教学[J].江西教育,2018,(30):91.?
[2]丁晓斌.信息技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环节[J].新课程·上旬,2018,(11):34-35.
[3]孙晓婉.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J].魅力中国,2018,(52):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