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超 付勇 董文华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中等职业学校 464400
摘要:目前,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课程建设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主题之一,关于如何建立校本课程体系的讨论很多。但具体到中职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操作层面,因为相关工作开展的比较晚,还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导致校本课程实施阶段出现了不少问题,校本课程难以发挥出预期效果。本文从当前中职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策略两个主要方面,对该领域展开讨论,供广大同仁参考,希望能够对我国中职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进步做出一定的共享。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校本课程;课程开发
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浪潮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面投入了巨大的时间精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都在努力增强校本课程的特色。特别是在核心素养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的情况下,校本课程被寄予了更大的期望,不再只是希望学生能够开拓视野,而是要通过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为其今后长远的个人发展创造更多可能。对于后一种期望来说,当前中职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尚不到位,作用较为有限,需要抓住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加以彻底的解决。
一、当前中职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1.课程关联性不强
部分中职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忽略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比如一些学校开设了关于当地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但是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几乎是完全独立出来的,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及其他专业课都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只有在专门的校本课程上才能接触到这些知识。这就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困惑,似乎校本课程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否则不可能在其他所有学科中都完全见不到。更有甚者,校本课程还会与一般课程产生某种冲突,导致学生思维上的混乱。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学校或教师没有明白校本课程的需求方到底是谁,这些需求又是什么。有的学校只是被动地融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之中,其真正原因就是为了响应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或号召。但是国家推行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内在的成长需求才是校本课程开发应该考虑的因素。因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校本课程一定是他们所需要和欢迎的,也是他们希望能够在更多环境场景中看到的,所以校本课程必须与其他课程保持一定的关联性,要能够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方面发挥出合力。
2.学生能动性受限
无论对中职学校、教师,还是对中职学生而言,校本课程都是一个比较全新的话题,大家都缺乏足够的经验,也没有现成的路径可以遵循。这就要求大家都要 “摸着石头过河”,依靠大量的自我探索,寻找一条适合本校师生学情的校本之路。有些中职学校和教师因为担心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某些问题,所以小心翼翼,不敢给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学生只能在教师带领下亦步亦趋地前进,与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法别无二致。这种校本课程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即使目的和内容都比较优秀,但不可能得到学生的充分配合,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很难由此产生预期中的进步。
另外,还有的学校和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给了学生太多的选择,同样会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开设了传统文化、体育健康、环境保护等各种校本课程,每门课程的内容还非常丰富,虽然客观上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没有提前宣传到位,学生并不了解这些课程的主题都有哪些,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帮助,只能胡乱选择。选择之后才发现与自己预想的不同,又不愿意重新选择课程,最后敷衍了事。这样只是在表面上赋予了学生较大的选择权,实际上学生仍然缺少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1.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整体规划
从上文论述可以看出,中职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原有课程有一定的关联,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增强学生对校本课程的理解和认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推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中职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必须要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整体规划。因为只要能够明确学生核心素养成长方面的需求,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就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而为了做好相关工作,还需要对核心素养概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透彻的了解。
例如,学校首先应该组织教师群体进行校本培训学习,让广大教师都明白核心素养是什么,对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校本课程在推动学生发展方面又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群体深刻认识到校本课程的重要性之后,再让教师积极参与针对学生群体的调查评估活动,使得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普通教师都能掌握本校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优劣势,把握住学生的成长需求。最后通过全体教职人员广泛的交流讨论,结合本校及本地资源,规划校本课程的主题、内容、目标和教学计划等。
2.瞄准核心素养丰富课程体系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中职学校在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的时候就不会显得杂乱无章,因为开发出的课程必然符合本校某一部分学生的实际需求。鉴于中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比较明显,所以课程体系仍然要以丰富性为原则,而且课程内容、教学人员和教学环境都要有适当的扩展,以求照顾到所有学生。但是,上文已经提到前期宣传工作不到位可能造成的后果,所以在课程体系丰富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就要向学生进行宣讲,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能够带着对基本的课程了解以及较为浓厚的兴趣开始校本课程的学习。
例如,学校可以选择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组成开发校本课程的学生小组,参与校本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一些上传下达的任务就可以交给学生小组完成,比如向下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可能会开发何种校本课程,课程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对其他同学进行介绍。又如,如果学校想要开发地方文化类的校本课程,可以与当地的文保等部门单位进行合作,请求这些部分派遣专业人员充任校本课程教师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场地,让校本课程更加真实生动,提升校本课程的实际教学价值。
3.针对核心素养关注动态发展
这里所说的动态发展主要包含学生的动态发展与课程的动态发展两方面的含义。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因为学生的核心素养会不断进步,其需求也会变化。为了满足学生越来越高的学习要求,校本课程应该不断丰富和深化教学模式与内容,适时开发更多不同领域的内容。这一点与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本地传统文化类型的校本课程,一开始主要是与语文课程相关联,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课程原有内容逐步教学完成,学生会对本地历史产生更强烈的兴趣,此时就可以开发出一门与本地历史相关联的校本课程。
为了做好动态发展方面的工作,学校要充分调动起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针对学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细致地观察记录,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学校在深化已有课程和创设更多课程之前才能做好充分准备。针对教师,则可以通过奖惩措施等激励手段,促使教师能够做好课程教学的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鼓励教师主动追求自我进步,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校本课程更大的作用,更符合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实际需要。
总之,基于核心素养开发职业校本课程研究对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化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能够有效弥补中职学生在知识积累和社会实践方面的欠缺。目前来看,中职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希望各个中职学校及广大中职师生能够抓住这次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时机,立足本校实际,加强职业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培养出更多具备国家社会及个人发展所必需的核心素养的优秀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迎新,李金锋.浅议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问题[J].职业,2018(05):40-41.
[2]黄志宏,杨斌旺.浅谈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以衢州市衢江区职业中专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6(11):67-69.
[3]杨成明,张棉好.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模式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5(04):7-11+16.
本文系河南省信阳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青年教师项目《核心素养理念下职业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批准号:ZJB2011)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