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淏
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民族小学 615350
摘要:小学美术课程是学生美术素养与审美观念的启蒙,在实行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多种教学形式是教育进步与发展的产物,对于小学阶段的美术学科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多种教学形式合理的运用到教学中,以此来真正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提升。
关键词:小学;美术;有效教学
教师要想构建小学美术的高效课堂,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大多通过讲解的形式来进行授课,形式单一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是犹如一潭死水的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形式会严重的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因此降低。所以,我们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不再因为是“副科”而去忽视美术教学,并且我们要合理的创新教学,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注重学生个体,培养创新能力
与其他学科不同,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现有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小学美术教师都习惯于运用机械的教学方式将相关的美术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不但难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反而还可能慢慢失去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就需要给予学生主体性以充分的重视,助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拟人化的动漫形象”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讲的内容,充分发挥想象力,自行在发掘和探索自己想要画的动漫形象,以及自己所画的动漫形象有什么特点。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创作的亮点并加以表扬鼓励,以在充分强调学生个性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再如,在教学“色彩的和谐”内容时,教师不要一上来就给学生讲述邻近色的调色方法及其规律、运用邻近色调配出和谐的色彩搭配等教学重难点知识。我们可以先游戏导入,将一些色彩卡片展示给学生,堂学生根据卡片上的色彩“找朋友”,并简要的说一说,其余色彩不配成“朋友”的原因。然后通过赏析作品、色彩的和谐在生活中的运用等环节,既使学生对邻近色有了初步的认识,又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最后的课堂练习环节,学生都贡献出了创意十足的作品。
二、设置问题情境,提升学生能力
问题是思考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开始。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活跃的阶段,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情感和思维都受到了抑制,并且课堂压抑的气氛也使得学生不敢积极提问,也不敢回答问题。因此,教师要改变这种课堂模式,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掌握关于色彩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色彩感。
例如,在教学“色彩的纯度”内容时,首先笔者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超市里有一种牛奶是纯牛奶吧,那么什么叫作纯牛奶呢?当我们将牛奶和咖啡兑一下,牛奶会有什么变化呢?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也十分热烈,通过讨论对色彩的纯度有了基本的认识。其次,笔者又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何改变色彩的纯度?通过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色彩知识,比如色彩的三原色、色彩的明度等。最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一些操作小实验,并在实验中指引学生改变色彩的纯度,从而使雪生的色彩感得到了提升。
三、民间美术体验,提升学生动手技能
小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兴趣还在于对多种艺术形式的认识与体验。在民间美术之中,教师就可以将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运用与小学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民间美术的创作方式与创作方法,以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方式进行美术创作。
例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剪纸的材料,让学生先设计剪纸的造型,之后再教授学生如何在剪纸上剪刻出自己想要的图案,这样便能够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体验剪纸的乐趣,使学生掌握一种民间美术的表现方式。同时,学生还能够在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致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上能够有所拓展与进步,使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当学生逐渐熟练了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之后,学生便也多掌握了一种艺术形式。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民间美术教授学生体验艺术形式,使学生能够掌握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时,教师要能抓住学生这一阶段的特点,合理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式,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宽松的环境下开展美术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并为学生今后的美术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亚萍.小学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01):153.
[2]冯雪梅.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J].学周刊,2020(0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