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仙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实验小学
【摘 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线索编排单元内容。语文要素的适切落实,能够有效推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本文的教学探讨中,我将扎根统编版语文教材,立足语文要素,就如何切切实实地开展阅读教学与语言训练,扎扎实实教语文,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版语文教材;语文要素;语文训练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线索编排单元内容,首次提出“语文要素”这个全新概念。所谓的语文要素,其实就将课程标准各学段目标(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分解细化、由易到难地落实不同学段、不同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语文要素的适切落实,能够有效推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阅读课堂的思维深度与教学质量,让语文教学更有方向性,让语文训练更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依托统编教材,深度解读文本,落实语文要素,积极打造求“实”的课堂,即上得扎实、真实且有效的课堂,并在求“实”的基础上,努力追求“灵动”的课堂,即饱满生活情趣、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那么,在本文的教学探讨中,我将立足语文要素,就如何切切实实地开展阅读教学与语言训练,扎扎实实教语文,谈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关注单元导读,增强学生主题意识
统编版教材非常重视“单元”的整合,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线索编排单元内容,单元的组合形式既有题材组合,也有文本组合,也有综合组合,语文要素,则是本单元必须落实的教学目标及训练要点。翻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单元导读页,我们就能深深地感受到其“走心”的设计,无论是饱满诗意与情趣的导语设计,还是其唯美清丽的画风,都能让我们有“动心”的感觉。每当进入一个全新的单元,我们都应该引导学生们从导读页开始,从单元导读去感受整个单元的主题设计,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的单元意识,并通过语文要素的初识与解读,帮助学生们明确我们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如阅读要求与习作要求,让学生们在走进这个单元之间,就明确我们这个单元重点要训练什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习得怎样的技能,从而明确主题,简化目标,让学生们取一瓢而饮,引导学生们走进语言文字的深处,让他们每个单元都有所得,真正实现螺旋发展。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读部分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聚焦“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以唯美的风景图,如皑皑雪山、千里草原、浩瀚大海、旭日东升、云山雾海等风景图,引导学生们想开去,化身为“小诗人”,展开仿写活动。
出发吧,
去 (动词)的
在这个语言活动中,我扣紧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能发挥想象”引导学生们沉浸在美景中,开展说话练习,并将学生们的续编形成一首富有意境美的小诗。
二、关注课后练习,扎实课堂语言训练
课后练习,是统编版语文教材非常“走心”的编排设计,它是语文要素与文本之间的联结点,不仅能指导老师们 “教什么”,还能指导老师 “怎么教”,学生 “怎么学”。透过课后练习,我们能够找准每节课需要重点落实的语文要素,使之成为教学行为的重要着力点。
因此,在文本解读以及教学处理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结合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将课后习题转化为我们教学目标的落脚点,选好一个点,并教会一改点,练好一个点,让课堂真正地深进去,厚起来,开展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活动。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这一课时,课后最后一道习题:“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中那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在解答这套题时,我引导学生们快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够体会蒙汉情深的段落,随即找关键句、关键词,由此大胆摒弃无关信息,从而让学生们深刻理解“蒙汉情深”。最后,再引导学生们闭上眼睛,在脑袋里搜索生活中“惜别”的情境,引导学生们真正想开去,从而落实这单元“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语文要素。
三、关注读写整合,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读是基础,写是升华,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切实落实语文要素,就应该让“读”成为学生们的生存状态,让“写”成为提高学生们语言建构与应用水平的核心工具,真正将读与写的训练整合在一起,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化表达,发展学生们的语言素养。
如在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下第七单元的《火烧云》时,我在教学预设的过程中,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及课后习题的设计安排,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通过阅读、发现和表达,感受火烧云的变化,体会火烧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有效地朗读,在丰富、多样化的读文实践中中引导学生发现,表达。在学生习得方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一写自己脑海中的火烧云形状,这项练习,仿中有创,鼓励学生们仿照文本的句式,进行意义仿写,也鼓励学生们有不一样的表达。随后,以儿歌补白的形式,再次实现读写整合,引导学生们在充满韵律的儿歌中梳理文本,真正实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融会贯通。
天上飘着火烧云,
最迷人,
美如画,
难找寻,
留心观察有发现,
自然奥妙无穷尽。
在本次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读中有写,写中又有“美美”的读,促进了学生们的阅读理解,扎实地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又深化了学生们的审美体验,在扎实中又有语文的诗意美。其实,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们高阶思维的培养,扎实落实语文要素,又要扣紧语文的学科特点,把语文课上“真”、上“实”、上“美”。
总之,语文要素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亮点与核心,而语文要素要落地,就必须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扎扎实实地教语文,并增强“生本意识”真真正正地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们有真实的体验感、喜悦的获得感与满满的幸福感,促进学生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丹红. 凝练语文要素 提升核心素养——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灰雀》一课教学为例[J]. 小学教学参考,2019(10).
[2] 李珂. 聚焦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统编版四(上)课后习题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J]. 教育视界,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