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杨丽华 唐永成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盛行,高效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

        杨丽华   唐永成
        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大松树小学 443412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盛行,高效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成为教师教学探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以《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为题,以趣味导入,吸引学生眼球;问题引导,拓展学生思维;情境教学,强化学生理解;积极评价,建立学生自信为主要论据,致力于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构建小学语文高效教学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帮助学生高效、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教学;学习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语文的学习重点通常放在生字的理解与记忆中,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在重复性抄写与记忆中逐渐下降,并且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们经常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与语文教学内容相对应,反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懈怠心理,注意力得不到有效的集中,从而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为此,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加新颖的学习体验,在内容上做到均衡,在方式上做到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以下是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工作所总结的教学经验,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助益。
        一、趣味导入,吸引学生眼球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有趣的事情充满兴趣,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充满期待,应该重视导入环节的作用,以趣味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将导入环节的教学工作设计精巧,能够带给学生更加新颖的学习体验,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得高涨,也使学生的学习精力更加充沛,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时,该阶段正好对应学生目前的学习阶段,很大程度上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但是也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懈怠心理,认为不需要学习什么。为此,教师在导入环节,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融入本节课的相关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别开生面的体验。如教师说:“学校里面有什么?”学生需要按照前后顺序依次回答:“有朋友、有大树、有教师、有学生等”回答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进行改变。这样的方式既简单,又有趣,使学生的精力瞬间从课下转移到课上,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中高质量地接收更多的语文知识,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
        二、问题引导,拓展学生思维
        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总是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想当然”地认为结果是什么,这是由于思维定式所造成的弊端。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习重点提前设计问题,然后在课堂中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思维更加开阔,促进学生语文创新思维的发展。此外,教师在进行提问时,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让学生通过外力因素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蝙蝠和雷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掌握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关系,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文章题目为什么要将蝙蝠和雷达联系起来呢?蝙蝠夜间是怎样飞行?蝙蝠是怎样探路?为什么撞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呢?”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在文章中寻找答案,并标注相关的语句。与此同时,学生也会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不断地深入探究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倘若发现有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及时调整学生的状态,例如:“你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达是怎样工作的吗?”该学生用自己的话支支吾吾地说着,此时教师等学生回答完毕之后,便对学生所表述的内容进行评价与补充,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已经发现他在“开小差”,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中集中精力进行学习。此外,提问也能够让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都得到集中,对其他学生有警示作用,是帮助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情境教学,强化学生理解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相对匮乏,在遇到与自己生活与学习内容相偏离的文章时,经常会出现不知文意,不知有何感想的状态,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将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将与情感相关的语境进行画面处理,然后再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中展示,使学生能够通过视觉与听觉,充分地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含义。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够在此情境下,与文章作者产生一定的心灵交流,结合自身的想法,产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创设情境,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难度,并为学生带来有效的学习环境。
        例如,教师在教学《落花生》时,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见过未经过处理的花生,也没有摘花生的生活经历,因此在学习文章时,也能够从文章表层含义理解花生外貌不好,但是用处很大,并不会产生深刻地理解,也不能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精神。为此,教师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摘花生的视频,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可以看到,刚刚从土中被摘出来的花生,身上纹路清晰,外表确实不好看,于是大家会产生一定交流,认为视频中的花生与自己平常看到的花生不尽相同。紧接着,教师再向学生展示花生油、花生豆等用花生做出来的食品,有些食品是学生吃过的,因此会使学生产生共鸣。此时学生们在情境中交流与感悟,必定能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四、积极评价,建立学生自信
        在小学生眼中,教师的形象永远是“威严、严格”的,因此当教师在课堂中提问时,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敢回答问题的现象,或者由于教师与自己有距离感,不愿意回答问题。为此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形象,以威严不失亲切的状态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要积极评价,建立学生自信,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实际上,小学生对教师在潜意识中有“服从”心理,经常会将教师的话放在心上,并积极地履行,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地鼓励学生进行学习,也能够通过评价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例如,教师在教学《少年闰土》时,引导学生初次阅读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大家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根据文章你有什么问题吗?”此时学生纷纷对第一个问题进行回答,反而忽视了第二个问题。为此教师需要用评价语引起学生的关注,如:“每个人的经历有所不同,有或者没有都是一种背景,那么你们在阅读文章之后,有自己的想法吗?”以此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并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建立学习自信,也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效教学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中,与教师一同探究语文问题,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接收更多教师所传递的语文知识,最终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在未来的教研道路上不断地探究更多有效、科学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瑞带.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8.
        [2]丑皓悍.浅谈以人为本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J].试题与研究,2020(32):128-129.
        [3]张静宜.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1):153-1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