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军晓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城东实验小学
摘要: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跟着作者进行发展,获得情感上的体验,产生思想上的震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文字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入手,探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体验;有效途径;方法
情感体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改进传统教学的固化方法,从学生的感受作为学习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到文字中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并能够通过已掌握的语文知识,对自身的情感和态度进行表达。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因素,使学生能够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一、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在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仅仅从汉字、词组、句子等方面对课文进行分析,注重对基础知识进行学习,而没有主动与课文中的内容进行互动和交流,无法对作者的情感进行体会,从而使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让学生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更加紧密的连接,从而感受到课文中的魅力,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会存在着固有思维,没有在思维上实现发展,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于文字也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对课文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会看到不同的世界,生成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并产生主动表达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发展。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体验
1.通过反复阅读,充分感受课文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为了能够使学生对于课文中的内容进行透彻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指导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反复朗读,一次次地对作者的情感产生更加透彻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加充分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感受。
例如,在学习《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时候,我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浏览,并谈谈自己在阅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觉得,这个主人公非常笨,觉得他窘迫的样子非常好笑。我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反复朗读,再次对作者的情感进行理解。在进行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带入到了作者的角色中。他发现,当作者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们的奚落的时候,内心中感受到的是深深的失落。当作者在台上表演失败的时候,学生体会到了作者那种想要钻到地洞中的心情,感受到了作者的狼狈和紧张的心情。学生对于作者的心理进行了透彻的理解,认识到,我们不应该嘲笑这只窝囊的大老虎,而应该正视每个人的努力,为每个人的表演献出掌声,让这只大老虎不再窝囊。通过反复阅读的方法,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理解,从而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领悟。
2.营造真实情境,实现感同身受
在对课文进行阅读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觉得,课文中的内容自己从未有过体验,因此也无法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更无法对其中的情感进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产生感同身受的体会,仿佛和作者站在一起,和作者一起哭、一起笑,从而对其中的情感进行透彻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桂花雨》的时候,学生在生活中很少见到类似的场景,因此对于作者描述的内容缺乏共鸣。为了能够将学生带到当时的场景中,我从网上搜集了素材,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展示。学生从PPT中看到,桂花的黄色的、小小的,藏在绿色的树叶里。当风吹过的时候,桂花就哗哗地掉落下来,就像一场桂花雨。学生好像也感受到了微风吹过的脸面,仿佛也闻到了桂花的香味。除此之外,桂花带给作者的更是有关故乡的思念,因此我让学生在观看桂花雨图片的时候,也回忆自己的家乡,想想自己的亲人,体会作者对于桂花雨的情感。在真实情境中,学生仿佛走入到了课文之中,和作者一起站在桂花雨中思念故乡,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融入到了一起。
3.体验角色朗读,融入自身情感
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学生所体会的情感是有所不同的,因此对于课文的理解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能够让学生表达出自己对于课文中内容的情感,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变身”成为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学生的情感能够融入到课文中,产生更加独特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母亲的爱子深情进行感受,我让学生分角色来进行朗读。有的学生选择了孩子的角色,有的学生选择了母亲的角色,有的学生选择了其他人的角色。在对角色进行朗读的时候,我让学生注意揣摩角色的心理动态,并且在语言中展现自己对于角色的认识。在进行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学生需要将自己理解的人物语言特色,并凸显角色的情感。在角色朗读之中,学生感受到,母亲的语言虽然并不温柔,但是对于自己的儿子非常爱护和重视。在分角色朗读之后,学生对于母亲的爱子之情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将自己的情感也融入其中,达到了更好的阅读体验。
4.引导学生表达,提高语言能力
在阅读完课文之后,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也会实现一定程度的发展。为了能够让学生实现表现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阐述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并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时候,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学生也想起了自己以前的朋友,想起了自己在远方的亲人。我对学生说:作者远离了家乡,当他在重阳节的时候,就会想起自己和兄弟在一起登山的时光,因此内心非常惆怅。在阅读这首诗之后,你们想起了什么呢?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故事?有的学生和大家分享了他和故乡小伙伴的故事。当他小的时候,在姥姥家长大,邻居有一个很好的小伙伴,他们经常一起玩,就算吵架了也很快就和好。他们有自己的秘密基地,还一起养过植物,给路边的每一块石头取了只有他们知道的名字。后来,爸爸妈妈把他接走了,他也很少与小伙伴见面了。他相信,就算再次见面的时候,过去的回忆也会让他们重新热络起来的。在回忆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学生的情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连接,并且能够用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进行顺畅的表达,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实现了提升。通过引导学生表达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语言表达的时候将情感融入其中,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总之,情感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注重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情绪、态度及信念,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我国社会和谐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小学语文教学是开展情感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致力于将情感教育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使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兰冬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71.
[2]缪梦丽,郑友训.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情感之维[J].大众文艺,2018(24):225-226.
[3]林爱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1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