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舒南诚
[导读] 随着新课程深化改革背景下,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

        舒南诚
        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列宁小学            湖北省 黄石市 435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深化改革背景下,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出了更多要求,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转变自己传统教学观和学生观,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能够贯彻新课程改革指导精神,积极立足以生为本的角度出发,探索新时代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发展和素养养成,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主动性、兴趣化、愉快性,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贯彻素质教育发展观,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将根据三个方面的教学研究,希望能够快速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从而全面促进学生学习各项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转变过去单方面传输的教学倾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体验的优化和学习兴趣的充分激发,整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调整教学结构和策略,继而实现满足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全方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升级,也是贯彻新课程教育指导要求的行为彰显。所以本文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悟基础上,谈论自己对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理论性参考和现实性依据。
        一、转变传统观念,发展师生和谐关系
        思维意识决定人的行为逻辑。那么在教育领域多元化教法的研究中,自然也不例外。首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和固化的教学方式,这样从思维意识上转变过来,才能真正立足学生立场、学生未来发展空间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方面的问题,从而助力自己产生符合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每一节课知识学习的最大化收益。其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的标准之一,在于师生具有良好的知识双边互动,只有这样,当教师发射出知识讯号,才能被学生快速准确捕捉到给予教师及时的学习反馈,促进教师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及时改变课堂实时的教学对策。那么在实现师生知识双边互动,必然需要建立师生双向沟通桥梁,发展师生和谐关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课堂听讲的主动性。正如,高尔基所言:“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尤其,在小学生自身良好学习习惯未养成,其课堂具有学习随机性、学习不持久、学习不专注的特征,这也意味着教师需要落实“三心教育”——爱心、耐心、用心。同时,也要改变师道尊严的观念,能够以良师益友的身份融合学生的集体活动中,从中与学生发展师生和谐关系,建立稳固的、双向的沟通桥梁,只有如此,才能促使教师真正把握学生学习的认知喜好、知识接受水平、内心学习兴趣、学习最近发展区,从而良好的师生和谐关系上,才能为好课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开始。最后,无论师生是课上知识互动,还是课下交流互动,教师都应该树立“同理心”角度,能够代入学生立场去考虑问题,只有了解学生行为逻辑背后的原因,才能真正做到包容与理解,才能真正实现爱心教育,促进师生和谐关系发展,为多元化教学方法的产生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微课教学模式,提升自主预习质量
        微课教学具有精悍短小的表现特征,以3到8分的视频时常,以一个到两个的知识点,以系列化、碎片化的表现,整合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知识难点、重点、易错点,这样以视频为载体,以时间短、内容少、知识精的表现,不仅拓宽了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途径,也将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能够助力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师生互动、方法探索过程中,更好地整体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那么教师完全可以将微课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预习环节,通过课文内容的相关知识点的了解上,推动学生自己尝试去阅读课文、去解构课文、去深化作者思想主旨,以此将自己总结的学习观点和自己探究学习疑惑点,都在课堂中分享给老师,这样会推动学生形成带着问题意识去学习,发展学生知识主动获取者角色,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听讲注意力,同时,也将利于教师清楚准确把握不同学生所面临的阅读问题,进而在课堂中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将会提升课堂师生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效果,也将提升课堂的教与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中,小学生自我生活经验较少,并且理解能力正处于形象化认知思维向抽象化认知思维的初步转变期,那么在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杭州钱塘江,对于作者在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色和所体现的情感,往往学生都无法感同身受,自然课堂教学无法高效化。为此,教师可以将钱塘江——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色,为学生浓缩到微课视频中,以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画面上,推动学生分析与感知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以边阅读、边联想,总结不同时间段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并且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在微课视频的表现上,将会为学生的想象能力建立一个思维锚定,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展开无限联想,去感知、去深化作者文字语言的描述与表达,自然能够为学生建立一个整体化的认知框架,便于在课堂中教师深化阅读教学的顺利实施,也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情感教育,奠定一个良好的开展基础。此外,当课后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拓展教学,为学生剪辑关于祖国大好河山的名景奇观,有效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从而显著性提高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引导。
        三、设计角色饰演,把握课文思想内涵
        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其自身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特别喜欢模仿大人的言行举行。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有效融合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内容情境为基础,组织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的情境,开展角色饰演活动,并且教师也准备相关的动物头饰,增强情境表现的震撼性与趣味性,从而在教师创设乐中学、学中乐、乐中长的教学环境下,不仅有效培养了学生语文兴趣,也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参与。例如,在教学《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上,在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全文大意的教学阶段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组织不同的表演小分队,并且设计上小奖品,激发各个表演小队的主动参与性。其次,在各小队角色饰演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将课文中角色分配给学生,如:黄狗、鼹鼠先生、长颈鹿大叔、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同时,教师也应该融入其中,保证各小组的顺利表演。以扮演长颈鹿大叔。最后,教师重点强调为什么——“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引导学生抓住角色的情感表演,模仿表演出惊奇地、奇怪地说出——这是多美好的礼物啊。这各小队表演过程中将会加深对“美好的礼物”的情感理解,随之教师顺势而导下,启迪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生活,去寻找自己生活中的美丽,有效培养学生内心乐观心态的形成,以此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多元化教学研究中,教师要准确认识到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索是一个动态化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长期化、反复性的教育工程,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构成,不是一节好课的产生就万事大吉。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现实学习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满足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标准,才能真正最大化发展了学生语文能力及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肖爱兰.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C]. .教育理论研究,2018:33.
        [2]周春云.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5):245.
        [3]艾学花.刍议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数码设计,2017,6(09):1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