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学策略的几点探索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莫明书
[导读]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推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政策

        莫明书
        贵州省独山县狮山希望小学   (558202)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推行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政策,并且将新课程改革落实到了实处,这就意味着我国对教育行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在六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极为关键。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能够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文学知识,提升文化品格,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升入初中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适应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可以说,六年级是最为关键的一年,是小升初过渡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因此,受到教师、学生家长、学生的高度关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学习能力,强化学习习惯,提升教学质量呢?接下来,本文将围绕对小学六年级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研究分析,对小学六年级语文的教学策略展开进一步论述。
        一、小学六年级语文的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在进入六年级之后,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逐渐体现出来,具体表现在学习能力、学习意识以及智力水平等诸多方面。大部分的学生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掌握了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甚至可以主动的从不同途径获取信息,提升自我的知识储备量。同样,也有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意识比较薄弱,也没有养成教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需要教师辅导与监督,才能获得进一步提升。这些学生在看到其他学生不断进步时,内心会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对自己感到失望,因此,在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着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有效的学习,从而获得提升。
        (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应当由基础知识的积累转向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六年级语文的教学工作需要着手于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全方位发展。意味着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对教师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把教师传递出的信息充分利用起来,从而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巩固所学基础内容
        在六年级的教学工作中,除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帮助学生巩固六年来的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六年级的语文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教师与学生都应当清楚“学无止境”的含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的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并且从多个角度切入,通过更加具体的考察,精准的定位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加以辅导,提升学生对基础内容的掌握程度,最终反馈到综合练习当中,起到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效果。
        二、小学六年级语文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习体验
        在语文课堂当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课堂们的表现,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换言之,教师要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必须细致的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在课后练习当中的反馈,并借助情境教学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促使学生拥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创设情境的过程中,需要把握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回现实生活当中,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成绩。


        比如,教师在执教《北京的春节》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程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绪。教师向学生提问:“春节是我们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春节到来之际,大家的家庭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又是怎样欢度春节的?”随后,学生便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教师的问题。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绪便能够回到现实生活,从而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入到学习过程中。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强化情境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外界因素来影响学生。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在教室中布置了一些窗花、春联、红灯笼等道具,学生一走进教师,就仿佛置身在春节的氛围当中。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能够更加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并且能够将现实生活与语文知识紧紧的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综合应用语文知识能力的提升。
        (二)增强师生交流,强化互动效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之下,要求教师能够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这种以学生为本的生本课堂,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给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引导式”教学,这样,学生便能够更加轻松的掌握语文知识,同时有效的解决了“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好课堂提问的机会,同时将思维导图引入到课堂之内,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更加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例如,教师在执教《草原》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问:“说到草原,同学们首先能够想到什么呢?”随后学生变会回答:“想到牛羊成群”、“想到一望无际的绿色”。接下来,教师引出教学内容,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在阅读结束后,教师讲解课文当中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此后,教师便可以将本课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这篇课文,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及时更正学生出现的错误,从而进一步提升师生之间互动的实效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进行了有效的互动,提升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参与感,让学生更加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三)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需要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去迎合小学生对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有很多教师却并不能真正的意识到这一点,一味的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去破坏学生的学习体验,压榨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空间,加剧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这一现状,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执教《腊八粥》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几张腊八粥的图片,让学生结合上一课《北京的春节》中对腊八粥的描述,说一说自己对“腊八粥”这种传统美食以及“腊八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看法。在这项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便可以开始讲解教学内容,并且在讲解的过程中,将描写腊八粥样子的语句和图片、视频中的腊八粥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在这种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枯燥的文字内容被可视化成了具体的图像,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起到推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效果。
        总而言之,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只有教师付出心血,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快速的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孙蕾.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8,5(51):374-375.
        [2]周慈婵.新课改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策略创新[J].农家参谋,2018(24):165.
        [3]杨岚. 如何有效提升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效率[C]. .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48-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