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容
四川省犍为县下渡初级中学
摘要:在初中阶段,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会明显的发现学生对于文章中情感的把握方向不是特别的明确,对于侧重点的理解也不是特别的准确,虽然说一百个人中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篇文章的读后感,不可能每一个人阅读的感受都是非常相同的,但是,学生需要明白,这是一篇文章知识内容的学习,作者在文章中的想要表达的情感是非常明确的,因此,本就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有效应用进行讨论与总结,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应用;加深文章记忆;理解作者感受;集中学习精力;完善评价体制;促进综合素养
学生在进入到初中阶段之后,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学习氛围,会有一段的迷茫期,同时,可能也会感觉非常的压抑,因为,在过去那么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从来就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学习强度,也没有经历过早自习和晚自习,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进度需要配合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强度,在学生逐渐的度过了这一段时期的迷茫期,在恢复到课堂本该有的学习强度,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不至于感觉非常的崩溃,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刚开始的感受,就是需要在书本中补充的笔记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学习文言文和古诗的时候,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些文章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稍微配合学生的脚步,这才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更加良好的学习表现。
一、加深文章记忆
学生在课堂中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肯定是不够深刻的,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之下,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都是非常紧绷的,这个时候大脑是不能够快速的运转的,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记忆,有些学生因为从小就养成了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即便是教师没有布置预习任务,学生也会在课下的时间中自觉的进行文章内容的预习,但是为了配合班级中其他没有进行知识内容预习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结合朗读教学进行文章内容的讲解。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秋天的怀念》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篇文章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文章内容的默读,这样可以给哪些没有进行预习的学生熟悉文章内容的机会,教师可以在学生默读完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文章中为什么反复写“看花”的桥段,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可能回答的答案相似性是非常小的,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讲解,因为“看花”是文章的中心事件,也是本篇文章行文的线索,首先就是母亲央求我看花,接着我答应看花,然后是母亲去世不能陪我看花,最好就是我和妹妹看花,通过对于全文中心线索的梳理,文章的布局结构很明显的就出来了,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朗读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来帮助学生进行文章段落的划分。
二、理解作者感受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其实是有非常多的,可以跟学生进行直面沟通交流文章内容的机会,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将朗读教学与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有效的结合,以此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作者的感受,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水平,学生一向都对于文章的情感走线把握的不是非常的好,通过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内容。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雨的四季》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篇文章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四个季节中的雨有什么不同,因为本篇文章不仅仅是在写四季的雨,更是在为世人描绘雨中的四季是什么样的,而在文章的描写中,春雨是充满灵动的,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了情趣和意境,因为雨带给作者生命的活力,给情感也带来了滋润,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对于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一定程度的升华,在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展示,帮助学生理清楚自己大脑中的思绪,这样可以深化对于文章主旨的理解,让学生可以在直观体会作者感受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于文章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集中学习精力
在素质教学理念下,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自己去寻找最适合的学习状态,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提升自己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通过结合朗读教学来进行文章内容的讲解,这不仅可以集中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精力,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以一种更加细腻的方式来理解文章情感。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散步》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篇文章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在课下的时间进行预习,因为这是一篇记叙文,所以,在文章的开始就是非常引人入胜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可以有效的集中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精力,文章的题目是散步,可以让学生在对于文章内容进行阅读之后,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散步是从文章中的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因为散步是非常常见的日常情景的描写,体现了家庭的温情、亲情以及尊老爱幼的和谐的家庭氛围,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深刻的体会。
四、完善评价体制
初中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对于知识内容的学习效果并不是特别的高效,这与学生在课堂中对于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教师就需要通过将不同的教学策略运用在语文文章内容的讲解过程中,通过完善阅读教学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反馈,从而有效的完善学生评价体制,优化学生的创作能力,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未选择的路”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对于这首抒情诗进行预习,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体会,它的表面平易,实则是蕴含着非常深邃的哲理,看似是在倾诉个人的经历,实则是在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对于彼此的体会和感悟进行互相评价,这样可以完善课堂中的评价体制也,也可以发挥朗读教学应有的优势。
五、促进综合素养
在语文课程体系中,对于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视的,因为这是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需要通过朗读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最终学习效果,让学生可以通过文章内容的阅读,对于文章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划分,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对于作者进行了解,教师在学生进行朗读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写作线索,一条是明线,是爸爸对于女儿的爱,因为主要内容,无论是顺叙和还是插叙,都是在强调父爱对于英子的锻炼,鼓励和关心,这些都是父爱的表现,虽然并不是特别的直白,但是也可以让人感受到,暗线就是小学毕业典礼,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自主总结文章内容。
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既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要求,在学生刚入校的时候,教师可以配合学生的学习脚步,先暂缓课堂中的教学进度,但是正是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任务减少了,就更应该对于知识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变得更加的深刻,这才可以构成一个正相关的比例关系,而不是暂缓了课堂的教学进度,学生还是保持着以前的学习状态,不愿意进行任何的改变,所以,教师是需要加强对于学生的要求的。
参考文献:
[1]覃创慧.论述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指导及评价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6(12)
[2]高秀民.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缺失及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