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课堂的构建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 蒙冬梅
[导读] 构建自主课堂是新课程改革活动开展以来教师重要的教育改革方向之一

        蒙冬梅
        广西灵山县檀圩镇垭山小学    535000
        摘要:构建自主课堂是新课程改革活动开展以来教师重要的教育改革方向之一,意在通过对教学环节的优化与创新,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之中必须真正将学生的实际学习特征作为出发点,并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制定出合理的自主课堂构建策略,由此真正从教学环节的内部推动教学模式的优化,从内部推动自主课堂模式的落实。
        关键词:自主课堂;小学语文;构建策略
        新课程改革活动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之上向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即在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地位,使学生能够真正在课堂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其化被动为主动,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掌握,促成学习能力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活动的号召,教师必须以构建自主课堂为方向,在教学实践之中真正将学生放在课堂框架的主要地位之上做出思考与展开相关的教研活动,始终围绕这一中心点做好教学策略的制定工作,从内部真正推动教学模式的优化,实现自主课堂的构建。笔者认为,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主观意识建设与课堂的客观环境建设为方向,做好自主课堂构建实践。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信
1.引导科学尝试奠定学习基础
        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才能使小学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环节之中去,并以良好的学习心态面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难题,使其能够凭借良好自信心理攻克学习过程中的挫折,支撑其真正投入到自主学习环节之中去。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尝试环节之中,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尝试学习体验之中形成坚实的学习基础,由此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流畅的学习体验,从中辅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
例如在《精卫填海》这一课的学习实践之中,笔者利用任务导学的方式引导了学生的自主尝试实践活动。在课程之中,笔者首先利用任务引导班级学生对文章进行了整体的阅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尝试概括文章内容,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尝试中建立起对文章叙事主题的基础认知。之后,学生又在笔者引导下尝试对文章中精卫这一人物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在尝试中产生问题,并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使其能够明确自身学习活动中的不足。通过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尝试,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文章内容的认知基础以及对文章内容的问题,以此为基础使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投入到了课堂之中,实现了学习体验的优化,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生自信学习心理的建立。
2.创设分层任务提供探究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教师还应该尽可能避免学生在学习活动之中的挫折学习过程,使学生能够始终切实地参与到学习实践之中,由此才能辅助学生自信学习心理的建立。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之中组织课堂自主探究活动,教师应该始终以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个性为基础,在教学环节中做好学生自主探究任务的分层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每个小学学生创造出最为符合自身实际学习能力的探究空间,使其真正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并在实际的解决问题流程之中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
例如在《刷子李》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针对班级学生不同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制定了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投入到了分层式的自主探究活动之中。在课堂之中,班级中语文阅读理解相对较弱的同学将结合教师所提供的具体段落进行直接的人物分析;而班级中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同学则需要自主选择段落对人物进行分析,并对作者所用的描写方式进行系统的了解。

这一分层的过程使得班级学生能够真正凭借自身的学习能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并让学生真正凭借自身的独立探究完成学习任务,这一过程可以使小学真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自主探究的自信。
3.善用鼓励教育培养优势心理
        培养学生的自信学习心理,离不开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引导与正向支持。只有使学生始终处于正向的情绪状态之中开展一切学习活动,学生才能够真正在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的学习心理体验,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自信心理。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学习课堂,教师还应该善于利用鼓励教育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学习心理,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心理优势。
例如在《白桦》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为了使小学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理解诗歌形式之下的美感以及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作者情感,笔者首先在对生词生字进行了串讲后,对学生进行了正向的鼓励。在教师鼓励性语言的支持之下,学生能够真正大胆地以充沛的情感投入到诗歌的朗读过程之中。以情感进行朗读的过程能够使小学学生真正将自身的情感代入到诗歌的情境之中去,并使其初步获得对诗歌的情感体验。这种教师鼓励下的积极朗读行为不同于以往学生简单的朗读活动,学生在信心的加持之下方可真正融入自身的情感,进而强化了对诗歌内容的情感体验,由此真正优化了后续对诗歌美感与情感的理解。这种教师的鼓励在无形之中优化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并使学生能够真正在教师的鼓励与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建立学习自信。
二、善用合作转变学习地位
1.构建合作互动强化学习体验
        在构建自主学习课堂的过程之中,除了要对学生的自信学习心理进行建设,为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创造主观基础之外,教师还应适当地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造,以此为学生创造出最佳的客观自主学习环境。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应该善用合作教学法协调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参与到合作活动之中真正发挥出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利用引导合作互动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由此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
例如在《猫》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达出的有关小动物的情感,笔者在课堂中引导班级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了以“生活中的动物”为主题的交流讨论活动。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之中,不同学生将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与不同动物相处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表达出不同的对动物的爱。这种与文章情感相通的交流讨论活动能够在合作成员的不同发言中得到叠加与无限的放大,从而真正辅助学生建立起了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凭借这种情感体验,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自主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实现了自主课堂构建的目标。
2.引导合作互助完善探究思维
        小学学生的独立探究思维往往具有较强的片面性,使得自主课堂构建环节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往往难以提高。为此在小学语文自主课堂的构建过程之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活动的方式,使学生之间建立起互助的关系,使其能够在小组的整合作用之下实现自身探究思维的完善。
例如在《爬天都峰》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笔者认识到班级学生对文章中作者爬山的过程描写自主总结存在着较强的片面性,于是笔者组织班级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开展了互助合作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首先将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分享,然后由小组成员共同对成员的答案进行整合,由此形成一个更加全面的探究成果。这一过程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探究成果,更能使学生在与同学的成果进行对比之中发现自身探究思路的缺失,并对照整合的结果完成思维的完善,优化学生的自主探究环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之中构建自主课堂,只有教师找准正确的方向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协调好学生学习活动之中的主观因素与客观环境,由此真正统筹学生学习活动之中的多种条件,带动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更高效地完成自主学习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淑香.探索模式下的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6).
[2]马翠花.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电子乐园,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