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7月(下)第21期   作者:肖天秀
[导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肖天秀
        湖北省大冶市殷祖镇小学  435129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有效培养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应注重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整体教学氛围比较死板单调,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影响了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知到现状,并且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对策,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通过阅读能够学习到大量的基础知识,并且不断拓展自身的视野。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学时期抓起,然而当前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却并不理想,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受着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在广大知识传授者的心中根深蒂固,而对于现阶段学生的综合发展来说,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助力学生综合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通常都是带领学生们展开文本阅读活动,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了其中的生字词讲解上,没有注重学生阅读情感的有效培养,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时,教师通常也只是将自己的理解单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消化、接受,而并不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强调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为学生讲解,而是需要促使学生不断展开实践与自主探索。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放在首要位置,尤其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重点部分,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够有效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照本宣读是当前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比较常常见的方式,许多教师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这种教学方式通常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倦情绪,甚至一些学生会逐渐丧失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特点,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以满足当前阶段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并且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主思考与分析,通过小组的力量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强化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例如,在进行《琥珀》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结合班级当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兴趣爱好,引导他们进行了比较合理化的分组活动,并且根据课文中的知识内容提出了: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这块琥珀有着怎样的价值呢?“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呢?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等等。然后,笔者要求各小组结合这些问题共同阅读课文,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理解勾画出重点句子,与小组中其他成员进行互相分析、交流互动,谈一谈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并且做出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加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能力。最后,笔者再让各小组组长依次进行解答与分析,鼓励每个小组在分析的过程中,其余小组都要认真听,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互相提出修改意见。


        (二)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一切新奇的事物充满着好奇与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意识,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与感受。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们在相关的情境之中主动参与阅读学习,并且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进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四季之美》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提前整理了关于四季的图片景色与视频资料等,将这些合理融入到了课件中,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将课件内容播放了出来,一边为学生们讲解四季的独特美景,一边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体验,为学生们构建出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很好的集中了学生们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再让他们阅读文章,体会文中的文字艺术。再如,在进行《田忌赛马》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选了几名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孙膑”、“田忌”、“齐威王”等人物,其他学生扮演“观众”的角色,让这几名学生按照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展开角色扮演活动,并且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达出不同人物的动作、表情、语气等。如此,构建出了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氛围,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了课堂学习当中,有效体现出了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阅读理解。
        (三)加强课外阅读
        课本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相对来说是有限的,教师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应注重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加强课外阅读的重视度。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特征与兴趣爱好,合理引入多元化的课外读物,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促使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身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结合课本教材中的文章,合理选取一些广受小学阶段学生欢迎的绘本读物,绘本中鲜活的图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展开阅读活动。然后,笔者为了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还会鼓励学生们在课余的时间自主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们讲自己喜爱的课外读物带到课堂中,与同学们进行分享、交流,实现共同阅读。除此之外,笔者还会适当组织学生们开展“阅读交流会”“课外读物分享会”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们以后的综合发展与成长学习。可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课外阅读重视度,不断拓展学生的阅读量与知识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四)做好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加深知识记忆与印象,不断巩固阅读知识。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有效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知识的记忆程度,需要不断引导学生多做笔记记录,及时做好知识的巩固,加强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例如,笔者要求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将其中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记在自己的摘抄本上,以便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可以随时进行翻阅,加深学生的记忆与掌握程度,还能够为学生以后的作为写作提供良好的素材,打下坚实的基础,促使学生灵活运用阅读所学知识。然后,在学生们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笔者还会鼓励学生们及时将自己的感想与阅读感受记录下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想象能力,或者引导学生们对文章进行修改与再创造,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以后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方式与策略,结合当前阶段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创新自己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对策。助力学生综合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少丹.浅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255.
        [2]宗建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2):53.
        [3]闫冰,张蕾.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5):325-3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